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语里表示衣着的“穿(戴)”的词语分为三类:穿(戴)的状态,穿(戴)的动作过程,穿(戴)是否合身。其主要用法与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学俄语中,表示“穿、佩戴…”及“衣服穿得是否合身”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有些学生对其意义和用法不甚了解,造成很多错误,现将这些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直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从事植物栽培和观察实验能力,增强其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信心,我们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嫁接实验,现叙于下。  相似文献   

4.
5.
2012年10月11日,很荣幸能够亲耳聆听一场民族音乐会,演唱内容是部分有地方代表性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民歌知多少"——民歌的推广与研究,聆听纯美之声,探访乐之根本。一、我理解的此次演唱的"民歌""民歌",在中国的土地上,由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易丹 《文教资料》2010,(34):26-27
本文通过对动词“穿”“戴”与“穿戴”的词义分析.论述了“穿”“戴”与“穿戴”跟服饰类名词搭配时的区别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民歌最卓越的鉴赏家。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搜集了不少民歌,抄在一本纪念册里送给自己的未婚妻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其中的民歌都是他从德国、西班牙、希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拉普兰、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民歌集中选出来的。恩格斯也是一个民歌爱好者,曾把一首古丹麦民歌《基德曼老爷》翻译成德文,刊登在  相似文献   

8.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这首于1934年创作的第一爵士组曲,由三个乐章构成,各个乐章均以古典的民间舞曲体裁命名,曲式结构、调性分布与和声进行都具有传统因素;但探究主题特点、调式音阶和乐队配置,此组曲又具有爵士风格。本文分别从传统因素和爵士因素入手,分析并研究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水族族源问题是民族学的研究范畴。以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为基础,将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与诸水族族源地民歌音调特征进行对比,从音乐学的角度切入水族族源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从水族民歌音调所包含的遗传密码中论证水族族源问题,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旁证水族族源。  相似文献   

10.
1922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主集《爵士时代的故事》,连同其他作品,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二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爵士时代”就成了美国二十年代的代名词,菲茨杰拉德也被称为“二十年代富人的分析家”,“二十年代的天使,”“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发言人和编年史家”。“爵士”指的是音乐、爵士乐是“一种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近乎于在战线迫近大城市时出现在这些大城市里的那种状态”。作者本人在1931年回顾那个年代时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困厄的时代”,是青年人蔑视人生,纵情欢乐,追求金钱和炽烈的时代、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狂欢酒宴”,到处充满暴力,人们的精神逐渐衰弱直至崩溃。  相似文献   

11.
<正>影片信息片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导演:Mark Herman编剧:Mark Herman主演:大卫·休里斯/维拉·法米加/鲁伯特·弗兰德/阿沙·巴特菲尔德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08-11-14片长:94分钟故事的背景是二战时期的柏林。一天,八岁男孩布鲁诺放学回家,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穿越人群,在街巷间互相追逐,奔跑,张开双臂,倾斜身体,  相似文献   

12.
贵刊1979年第4期《我国目前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一文中,有两个问题在此作补充说明: 1.我的“民歌色彩区”的“色彩”这个词,是“民歌的地方音调色彩区域”的简称。至目前我仅用于湖北省及其邻省的边境。是根据以下几点来划分的: (1)是当地人的、当地的、传统的音调色彩;(2)不同的色彩是不同地方音调的差异;(3)音调的不同特色的差异在于“三声腔”的“声韵”的行腔;(4)音调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方世龙 《生物学教学》2006,31(12):55-56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常有一些关于物质分子穿过膜层数的计算问题,大多数学生觉得此类题目很难。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有关物质分子经过的途径不清楚造成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范永茂 《中文自修》2022,(Z1):14-16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公共产品,而且是纯公共产品,完全具备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两种特性。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很多公共治理难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眼下,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各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抗疫举措。中国的疫情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局部地区时有病例出现,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布依族民歌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真实生活再现。随意比喻是其重要特点,寨子脚的流水、路旁的花木、家中的扫帚都是很好的喻体。文人民歌与布依族民歌的最大不同是说教意味,其诗中没有当事人,缺乏真情实意。只要生活永恒,布依族民歌就会永恒。  相似文献   

16.
文化"嫁接"经济,既彰显着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又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因。这些特色文化的发展,也有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过程,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支持,才能做到长盛不衰。这里,以吕家河民歌文化为例,试作阐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其中的音乐文化也必然是源远流长,当历史的脚步迈向新纪元,面对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复杂及信仰危机,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即如何在我们的情感教育中加强民族性,而民歌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是完成现阶段情感教育较为合适的"教材"!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7,(6):38-42
通过对黑衣壮民歌艺术的现代变迁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处于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机制正在削弱,并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只是消极地等待消亡或被同化,外来文化的强大压力也会激活其中的某些积极强健的因素。民族文化的主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外来文化观念和传统文化精神整合、重建、融合为新的文化资源,实现对原有文化的再生和超越。在传统文化的再生过程中,深厚的民族感情再次发挥了作用,它是民族文化认同重建的情感纽带。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化生产机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改造和利用呈现出一种"古朴化"的风格。传统的民歌艺术是现代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弄清大别山民歌与当地风俗的关系,对于研究大别山区的历史、文学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想着重介绍一下大别山区民歌与民俗互相依存的情况,借以为民俗学专家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一 纵观大别山民歌,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别山这个歌舞之乡历来有劳动时唱山歌的习俗,它不象少数民族地区,是在某些节日的定期歌会。它是干什么活,唱什么歌,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上山打柴时,就唱:“十二月里来腊梅开,长工上山打干柴”;插秧时就唱:“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典型理论比较研究中国壮族民歌与英国民歌的语音情感效果,认为格律、韵律和押韵格式等语音形式在帮助读者超越文本字面意思,获得丰富生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