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计学界把平均数按照计算方式不同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文章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三种数值平均数并未涵盖所有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增加一种比值平均数.同时对四种平均数的运用方法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归类,以解决实践中经常误用平均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平均数教学侧重于给定数据(有时甚至是没有任何统计意义的抽象数)计算其平均数,归纳数量关系(总数÷份数=平均数),即侧重于从算法的水平理解平均数,这样容易将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计算技能的学习。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强调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理解为什么学习平均数,平均数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求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性质,运用平均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然后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的能力;渗透统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并论证实数和函数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这三种平均数不等式,以及算术、几何与调和平均数不等式的一种推广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若对于两个数a、b,我们把a+b/2生尹叫做a和b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但在有些情况下,上述平均数的概念不适用,而必须运用加权平均数或样本平均数.  相似文献   

6.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这是众所周知的,这里要和同学们谈谈另外两个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这四个平均数的大小顺序是:(a_1,a_2,…a_n均为正数)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以上四个平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在证明有关这四个平均数的不等式的时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例1] 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  相似文献   

7.
张振华 《陕西教育》2007,(11):26-27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3.会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相似文献   

8.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存在单调非减关系,并且可将它们归结为幂平均数的一些特殊形式.利用构造法可给出这种关系的证明及推广,指出幂平均数是统计函数[E(|Z|)r]1/r的特例.  相似文献   

9.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之间存在单调非减关系 ,并且可将它们归结为幂平均数的一些特殊形式 利用构造法可给出这种关系的证明及推广 ,指出幂平均数是统计函数 [E(|Z|) r]1r 的特例  相似文献   

10.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只是反映的角度不同.1.我们学习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者有关,因此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2.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哪个数据出现的次  相似文献   

11.
在统计学理论中,人们常把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分开讲述,有些学者认为调和平均数是完全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独立的平均数,有的则认为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经过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与统计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统计学原理中,将调和平均数改称调和算术平均数较为妥当。 首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现象,而结合社会经济现象的调和平均数其实质就是算术平均数,几乎找不到既具有社会经济现象又不同于算术平均数的调和平均数存在。如果说MX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社会经济意义的两个量,不如量M为总体标志总量,X为各组变量。则∑M为总体标志总量,为总体单位总量,从而调和平均数,其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一、利用平均数解题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不能都大于平均数,也不能都小于平均数.这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浅显易懂.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平均数时,可以以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母或分子为权数,对这一相对数或平均数进行加权,利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频数公式或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求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会碰到以下的思考题: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平均数是21.5,乙、丙的平均数是22.5,甲、丙的平均数是16。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巧求平均数     
[题目]有三个数,甲数和乙数的平均数是81,甲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85,乙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86,甲、乙、丙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或集中趋势,能反映数据分布的基本情况,是统计学中很重要的统计量。往往我们在进行平均数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继而过渡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显然,这些做法无疑掩盖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个统计学本质。经过反复地磨课、反思,使我对平均数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平均数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数的概念及算法意义,更要关注其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同步点拨 【学习目标导航】1.经历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相似文献   

18.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是从不同角度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众数是这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它可能不止一个;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相似文献   

19.
从相对影响角度看,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量灵敏,几何平均数次之,调和平均数最不灵敏,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量不灵敏,几何平均数次之,。调和平均数最灵敏,从绝对影响角度看,在极端大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最灵敏,在极端小值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最不灵敏,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灵敏程度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考测点导航 1.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考查辩认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这四个基本概念。 2.理解中位数、众数所反映的实际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求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从中领会统计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