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我们那儿的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城关乡西马曲村,民兵连长告诉我这样一件新鲜事:村里有位叫王老道的老汉,因为当基干民兵的儿子王东安坚持只要一个女孩,王老汉认为是断了王家的香火,千说万劝都不奏效,气得王老汉老两口不理睬儿子儿媳了。结果,他家“十星”只评上了“七星”。听完这个故事,我直接来到王老汉家,说明我的身份和来意后,马上做起了老俩口的思想转化工作,我还把村干部请来帮忙。第一天工作没做通,第二天我们又接着做,终于使老俩口开了窍,王老汉竟当着我们的面,向儿子儿媳认了错。一…  相似文献   

2.
四个邮包     
宋礼兴 《军事记者》2006,(10):72-72
5月9日,对生病在家的吴晓朋老汉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他这天竟一连收到了四个邮包。邮件地址全都出自儿子吴明当兵的连队。打开邮包,里面装满的都是清一色的山蝎子。  相似文献   

3.
乡长之哥     
马光 《新闻天地》2010,(11):75-75
石锁老汉是石门乡虎跳崖村人,他现年六十六岁,忠诚老实,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早亡,给他留下一个儿子。他好不容易把儿子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成人,又给他娶了媳妇,自己也就到了风烛残年。  相似文献   

4.
轻松一刻     
夸儿子两位家长互夸自己的儿子。甲:我的儿子真是个天才,昨天他在墙上画了只蜻蜓,他妈妈捉了好几次。乙:那算什么?我儿子在地板画了条蛇,我吓得破门而出,谁知那扇门原来也是他画在墙上的!  相似文献   

5.
上山的路     
从前,有个老翁,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憨厚,次子机灵,三子刚猛。老翁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不知我这些儿子能否活得更好呢?于是,他决定测试一下三个儿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那天看完《中国摄影报》所载《李老汉和女弃婴》的一组照片,惊讶不已:李老汉不正是我碰到过的么!不觉遗憾起这条从我指缝中滑掉的“活鱼”来。那是去年暑假探亲,在街上发现十数人围着一老汉评头品足,他身旁的两个竹篮里各放着不足岁的  相似文献   

7.
11月27日上午,一名五旬老汉用手术担架床推着瘫痪的儿子,出现在解放碑下。突然,老汉脱光衣服,全身赤裸,引起众人围观。据悉,老汉并非精神病人,其“出位”举动是想为瘫痪儿子索讨60万元工伤赔偿。(现代快报11月28日)依据中国的国情,一个心智成熟的普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宽衣解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一次,一个思想并不前卫或开放的父亲,却坦然地在众人面前脱去了衣服。他的勇气不是来自个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来于绝望中的歇斯底里,他妄图通过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报道,来改变已经无力掌控的命运和被遗忘的落寞。于是,他放弃了尊严和羞耻,通…  相似文献   

8.
初学写作,我常犯急躁病,往往急于动笔,草草成篇,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后来,我接受了教训,每逢有了题材,就在构思上下功夫,考虑不好不动笔。就拿我采写的《梨树下的故事》来说罢。一九九三年十月,我到大连普兰店地区演习部队采访。在一次师团干部情况通报会上,团政委李文生谈到泡子乡拉树村村民郭文城家有两棵东北稀罕的莱阳梨树,六十五岁的郭老汉把梨树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每年结多少梨!他心里都有数。部队来以后,他生怕有人偷梨吃。可解放军来到这里后,不仅没有吃他一个梨,还帮他站岗……我被这条新闻线索深深吸引了。散会…  相似文献   

9.
    
“喂,儿子吗?我今天中午有空回家吃饭,你可回来?”艾天一对着电话里喊。他这两天实在太忙,声音都有点哑了。艾天一很着急,儿子都三十了,还没跟他正经谈过找对象的事。他艾家可是三代单传啊。儿子艾单呢,大学毕业后,在机关里坐两年班,就自谋职业了,跑到市里有名...  相似文献   

10.
教子日记     
郭文斌  远杉 《出版参考》2004,(12):16-16
中午,儿子说他下午一点半去同学马龙家。我没有同意。午休起来,儿子不在,桌子上有个留言条:老爸: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4日下午,我从电话中听到一个陌生人的声音,说他是王仰晨的儿子,他爸爸已于前天逝世。我听后猛然一惊,因为不久前,仰晨同志还来过电话,说他白患脑血栓后,健康情况一直不好,走路困难,近日又摔了一跤,我们在电话中还互通了一些情况,想不到这竟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次谈话。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种种往事,历历萦回于我的脑际,久久难以散去。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14日晚,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栏目演播大厅,当山东大学“残脑”教授王政之和90多岁高龄的母亲隋桂芝各柱一双拐仗登上演播台时,台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儿子是1979年在北京参加世界高能物理学会时突发重病而致残的,医生说他活不过两年,老伴和儿媳承受不住打击,一个猝然去世,一个离家而走,我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我不能死,我死了儿子怎么办……,只要儿子还有一口气,我就好好活着照顾我的好儿子一天。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默念的第一件事就是:绝不能先我的儿子而去……。”台上,隋桂芝泣不成声;台下.观众们早已泪雨滂沱……  相似文献   

14.
航鹰 《档案与史学》2008,(12):18-21
10月18日发生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不能不叫人相信世上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心灵感应。我在午睡后半醒之际,不知为何倏地看到了谢晋导演,他的面容一晃就不见了:我一下子清醒了,担心地想:他的儿子谢衍导演先他辞世,老爷子经受得住么……  相似文献   

15.
张建伟 《兰台世界》2004,(12):55-55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火热的军营生话。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愿望——当兵。因为我是父母的老儿子,两个哥哥巳从军。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两个哥哥分别在南北边疆执行任务。所以母亲极不愿意我再走进军营,希望我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但是1979年11月,16周岁的我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踏进军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相似文献   

16.
刚认识王葆春那阵子,留给人的印象,活脱脱一个温驯而执拗、老实而不知变通的傻骆驼。可当我看了他写的40本电视脚本和拍摄提纲,我却由衷地感到:这个傻骆驼并不傻,心细得很呢。他的家乡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那里曾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改革开放后,那里大片大片的金矿得到了开采,人均年收入少说也有三五万。他却不坐享清福,当兵来了。最让他父亲揪心的是,家中三代单传,却又生了这么个并不安分守己的倔头倔脑的儿子,整天闹着要走出大草原。本指望他当兵三年回家转,谁知他又超期服役两年。当耐着性子苦等地归的父母,…  相似文献   

17.
我是祖父在世时他的唯一孙子,起码祖父、祖母是这样认为的。其实祖父在我出生的时候还有两个孙子,他们是我的堂兄,我大爷的儿子,长子王小华,次子王幼华。在我出世的五个多月后,他们就随同我的大爷、大娘一起离开了人间,时间是1949年11月27日,地点是重庆白公馆。祖父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王振华、次子王裕华、三子王国华、四子王文华。长子王振华、长媳黎雪霜一家四口于1949年11月27日死于重庆白公馆的大屠杀;次子王裕华,未婚,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闻窗》2006,(3):16-16
值夜班,有一篇短稿《上半年外债净流入同比下降63.04%6月末外债余额达2661.76美元》。我看不懂。问之编辑也不懂。不懂怎么上了版呢?据说这篇稿子很重要。报上常会有这样的稿,领导说重要。业务部门说重要。记者也说重要,就这样隆重推出,而读者却大都看不懂。两天后。我请教作者,才知道这意思是说你新借的债,再扣掉你已经还的旧债利息,通俗点说。就是“实有新增外债额”。  相似文献   

19.
这是李敖第二次来到大陆,带着他18岁的儿子李戡。与以往锋芒毕露、四面出击的李敖不同,作为父亲出现的李敖显得脉脉温情,在嬉笑怒骂间也不会忘记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儿子李戡和他的新书《李戡戡乱记》。今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2010年8月的最后几天里,这个自称是祖父辈的父亲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再度踏上了大陆的土地。在绝大多数场合,李敖在台上,嬉笑怒骂皆文章,儿子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安静不多话,甚至不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我的儿子忠厚老实。李敖这么评价道。直到高中毕业后,李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李  相似文献   

20.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10):28-29
女儿的担忧 刚出生的儿子对婴儿用品过敏,因此,每次洗完澡后我都给他抹橄榄油。 有一天,4岁的女儿看着我为儿子抹橄榄油,显得很不安。她忧心忡忡地问:“妈妈,你想把他煎了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