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72):98-99
万以内的数是较大的数的认识,离学生的体验感悟经验较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万以内数的概念的建构显得比较困难,如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感悟较大数呢?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其次,借助工具,合理建构概念;最后操作体验,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采取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数感、在练习中强化数感和在实践中体验数感等教学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在《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3.
"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等内容。设计以下游戏活动,可以使"10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更有趣。游戏一:我用语言表述数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46,请学生用语言表述46。要求:不说46,但要让大家知道你说的是46。  相似文献   

4.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因为“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它是以后学习、掌握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最基础的内容。下面试举几个教学片断,就教学中如何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片断一:摆小棒。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11根?生1:1根、1…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65):79-80
在一年级的学生借助纽扣、糖果、手指等进行分解、合并练习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学具和教具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加减的思维训练,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生活,帮助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更大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怎样让学生学好呢?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有效的数  相似文献   

7.
张艳超 《江苏教育》2008,(18):36-38
“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敦版国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伸,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基础。通过教学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初步体会十几和20的含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数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估算能力等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与数的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采取的对策是利用多种数学模型"点睛"数的认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小弟 《甘肃教育》2014,(23):109-109
正数的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开始,理解数的意义伴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从自然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学生将不断增加对数的认识。小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为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否有效,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教学"数的认识"。激发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大部分学生经过  相似文献   

10.
白钰玲 《新教师》2019,(12):49-50
不少教师认为数感是无法描述的,只能靠学生"悟"出来;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考试中又不考数感,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去教?对于教师们的这些看法,笔者并不认同,数感作为学生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在教师清晰、深刻的认识下,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1.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侯淑娴 《山东教育》2005,(25):44-44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以后学习的。重、准点是数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数位和计数单位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数学概念,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错,在教学时应将这两个概念对比着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区分。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杨春林 《教师》2020,(4):66-67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的认识”是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从低年级的认识整数,到后续的认识分数、小数等,这些都反映着“数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数的认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讲好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真正学懂“数的认识”。文章以小学数学“数的认识”为研究主旨,通过对现有的“数的认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教学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的认识”教学活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本数学素养之一的数感,其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与运算"这部分内容对于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研究众多研究者对数感内涵的分析,准确把握数感的内涵,并结合"数的认识与运算",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贤娟 《考试周刊》2012,(17):75-76
一、教学说明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较好地理解数的概念,我在课中借助单根小棒、整十捆小棒、整百捆小棒,采用了数一数、估一估、闯一闯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一条能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回溯数学之源,对数学文化走向常态课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其中读数和写数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计数单位“-”和“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编排顺序是先数数,渗透10个一…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它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5以内各数,许多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甚至会读、会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数概念,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等表示数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石,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整数的认识又是基础之基础.在认识整数阶段,百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千以内数的认识则是用百以内数作基础的延续,同时也是进一步认识万以内数的桥梁.这部分内容包括让学生经历数数  相似文献   

20.
以"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两版教科书在习题的考查内容和作答方式上没有显著不同,但在习题的数量和呈现方式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两版教科书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前提下,能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定习题练习数量的参考标准,能让习题的呈现和作答方式动态适应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同时进一步加快电子教科书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