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镇直冲套虏,鞑靼不时由宁夏镇侵入内里,为此明廷于此设立宁夏镇进行军事屯田,修筑卫所堡寨以防鞑靼.卫所与堡寨成为清代乃至以后该地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该区的方志对于研究宁夏城镇提供了参考,本文试从现有的几部方志来探讨明代宁夏卫所与堡寨的发展和时空分布,得出,明代卫所与堡寨是后来城镇发展的基础,它们大多设于正统、弘治和嘉靖年间.而空间上由于战争、地理的原因多集中于宁夏平原,沿长城、河流和交通要道一线.  相似文献   

2.
《宣德宁夏志》名称考辨──兼说宣德《宁夏志》之重要价值及古灵州州址陈永中陇右著名学者张维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陇右方志录),记载宁夏在明代编纂有七部地方志书,最早的志书名称为《永乐宁夏志》,其它志书名称分别为:《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  相似文献   

3.
《嘉靖宁夏新志》是明代宁夏地方志书中的一部。它对明代宁夏社会情形记载颇为详细:其风俗既有原居民强悍粗犷的一面,也有新移民崇尚文教的另一面;其居民以移民为主,尤其有大量江南移民;其宗教主要是佛教,但也有伊斯兰教;教育方面,地方政府鼓励兴办学校和科举;其商业的军事色彩非常典型。  相似文献   

4.
方献夫(1485-1544),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广东南海人。他是王阳明的首位粤籍弟子,早年曾隐居西樵山,与湛若水、霍韬为友,往来讲学。嘉靖初,他积极地参与“大礼议”等政治事件,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对嘉靖初年的政治革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明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宁夏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朝统治者“复虑戎武之中,不可不使知礼义,故继设学校,以崇文事。” , 明洪武29年,宁夏镇人朱真“奏立宁夏中屯等卫儒学”,是为明代宁夏开办学校之始。但由于政局不稳,建文3年儒学停办。永乐元年,朱真“复奏立为宁夏等卫儒学”,明廷准奏,并颁发“宁夏等卫儒学”印绶,初设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儒学  相似文献   

6.
明代通俗小说发展的转折点肇始自嘉靖初年,而活跃于嘉靖年阃的武定侯郭勋对通俗小说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倡导作用。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看,武定府刊印的通俗小说可以分为翻刻旧作、编创新作两种类型。郭勋对通俗小说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从政治上打破禁锢,从经济上打消疑虑,从创作上打破常规。  相似文献   

7.
贾咏墓志现藏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文物所碑廊,主要记载了明嘉靖初年礼部尚书贾咏的生平与政绩。其墓志中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贾咏及明代相关制度提供了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廷和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并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与明世宗嘉靖初年出任内阁首辅,是嘉靖初年的元老重臣。他在嘉靖初年进行的政治革新,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对明朝中期政治有重大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铜仁城始建于明初永乐十一年(1413)设府以后。现明代遗迹仅存有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的江宗门城门和从江宗门到中南门之间的城墙基础,以及明永乐年始建、后来多次重修的川主祠。明代铜仁城的建置遗物已了无几件,多少为后人留下了一些遗憾。本文将从政府机构、城内建筑与街道等方面对明代铜仁城进行——考证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在俺答封贡、明蒙关系缓和、北部沿边地区实现和平的大背景下,在宁夏镇也兴起了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蒙汉民族互市贸易。但是,明代后期宁夏互市贸易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九边其他地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官市占主导地位、民市不发达、明政府限制互市的政策、“市本”不足,而且往往被拖欠或挪作他用以及战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宁夏镇是明九边之一,在明代的北部边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它的建置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本文在综合各家说法的基础上认为:一个完整军镇的形成,既要有常设的军镇长官,又要有固定的文武官员系统和军事防区.以此为标准,考证出宁夏镇在永乐至宣德间开始形成,正德年间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2.
嘉靖七年(1528)下半年开始的农业大灾荒和其他灾异的频现,对因信道而一贯敬天的明世宗而言,有着格外强烈的心理影响,所以明世宗在嘉靖八年(1529)正月诚心因灾求言于群臣,以求革除当时政治中的诸多积弊。因灾求言促成了嘉靖八年(1529)初的大力改革,使得当年成为嘉靖前期改革亮点颇多的一年。这不仅有助于嘉靖七年(1528)大灾荒引发的临时财政危机的缓解,还产生了不少影响此后多年的改革成果。不当忽视这类颇具偶然性特点的除弊举措。它是明代皇帝常因灾求言而大力革除弊政以收一时之效甚至某些长远之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许潮,字时泉,靖州人(今湖南靖县),明代重要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正德年间,卒于万历初年,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任河南新安知县。《光诸续修湖南靖州直隶州志·文苑传》载:许潮“出忠烈宋以方门下,风流洒落,博洽多闻,言根经史”。又好学不倦,曾撰《易解》、《史学续貂》、《山石笔乘》等书;  相似文献   

14.
嘉靖以后的明代君主,很少有勤于政事的。嘉靖佞道成性,为求长生之术,二十几年不朝,隆庆、万历亦相差无几,熹宗当政期间,不理政事,唯嗜木工。国事日非,政局日乱。天启七年,朱由检由藩王入继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就显示出他的“锐意求治”,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捕了魏忠贤及其党羽,并整肃吏治,戒谕百官  相似文献   

15.
明代海南先贤廖纪,少小即有强烈的仕宦意识。入仕后,其仕宦意识的内涵相当丰富。为官当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的操守、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为政惜才的人才观等,是其中重要的三个层面。这种仕宦意识对明正德、嘉靖初年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时春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文人,诗文创作取得了较高成就;目前学界尚未对赵时春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赵时春的诗学思想,早年诗学初唐,参与到嘉靖初年的文学革新之中;晚年诗学思想趋向保守,几近理学家的思想。在创作上,赵时春诗歌才情慷慨豪迈,“秦人而为秦风”,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兼具浪漫主义特色;其七言歌行诗成就颇高,能代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赵时春用诗歌对陇东山水进行集中、典型的描绘,具有积极的人文意义;《明史》本传对赵时春诗歌的评价,我们并不认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说自身发展、书坊与明代刻书业、明代统治者政策与小说之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明代小说史上荒芜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明代小说发展的影响,合理解释明代通俗小说自成书至刊行间隔百余年的奇特现象。并从这个方面入手,重新分析前辈学者所提以水浒叶子戏论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明代钱塘状元茅瓒的生年应为正德四年(1509年),卒年应为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爵位得以恢复,是明代隆庆初年的一件政治大事。王阳明因得罪明世宗而被禁黜,终嘉靖一朝,虽其门人或后学有所抗争,以讲学不断扩大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消除其作为罪臣的印象,但始终无法获得朝廷赦免。隆庆改元,对先朝拨乱反正,王阳明的爵位以及学说均得以恢复。讨论该事件从发生到恢复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明代中晚年时期王阳明的政治及学说状况。  相似文献   

20.
宁夏河东地区明代边墙与屯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宁夏灵州至花马池一段成为鞑靼入犯之常地.明从成化、弘治时开始重点构筑河东军防,河东边墙修筑从成化至嘉靖年间是其成型的阶段,隆庆后由于边事的东移而逐渐失去其作用.屯军促使屯田的发展,由此屯堡在正统以后逐渐兴起,而后经过弘治正德嘉靖的发展;明末军屯衰落,民屯的兴起,屯堡的军事地位下降并逐渐的商业化、行政化.而屯田对环境的破坏又使一些屯堡消亡,总体上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