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为《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里,《课标》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服务于学习主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传统教学活动却将这种关系颠倒了,出现了严重的教与学错位的现象: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是不可侵犯甚至不可怀疑的权威,而学生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完全处于被服从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语文课讲读教学中尤为严重。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阐释者,在课堂上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是什么?著名教授杨再隋是这样说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说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上述教授的讲法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讲法都是正确的。但我还要补充一点:语文课还是培养学生感情的课,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感情,就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动力,不但不会把学习语文的困难放在眼里,甚至还可能会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嗜好和享受。一…  相似文献   

3.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5.
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需要教师从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都应加以引导,唯此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振课堂的高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前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可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6.
朱瑛 《河北教育》2011,(10):10-1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专家认为,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有的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因此在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上,就出现了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的现象。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讲?究竞应...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科学实验也是这样,不能仅仅限于书本上的实验,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实验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同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中不断生成新的探究问题,课后开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一、导“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课前激发兴趣。切入新课题时,学生都抱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不是长篇大论,而是开门见山。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都可灵活运用。其次要课中保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河再次是课尾延续兴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要注意启发,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  相似文献   

9.
看课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看课经验,我总结出了自己看语文课的三个标准:看教学,不看表演教师教的是语文,学生学的是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怎样避免“满堂灌”和“满堂问”,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窃以为“以读代讲”是个好办法。在学习《凡卡》一文中凡卡回忆和爷爷一块儿砍圣诞树(第13节)时,老师提了一个很意外的问题:“那只野兔被爷爷他们逮住了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举手者甚众。有...  相似文献   

11.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  相似文献   

12.
刘国军 《辽宁教育》2014,(10):52-53
杨再隋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语文课既要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要进行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塑造。所以,不要说一般的青年教师难以驾驭语文课,就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觉得语文难教。许多专家、学者呼吁语文教学倡简,提出各种为语文教学瘦身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讲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一定要强化阅读,尤其是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去读书。有时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文中那些生动鲜活的词句也就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仓库中,无需教师过多讲解。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就必须让出讲台,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表演,却少有学生的诵读、教师的解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往往浅尝辄止。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语文课或许精彩迭出,但一定缺少深度,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16.
史朝兵 《新疆教育》2012,(21):195-195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相似文献   

17.
杨荣文 《成才之路》2013,(12):32-32
"语文课改进行的过程中要坚守语言的学习,重点要让学生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是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时着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不难看出,语文教学耗时不少但成效不高,这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课文内容的讲解上,该引导学生思考的没触及,不该细无巨细的全盘托出。每堂课下来,教师倒是口干舌燥的满堂灌了,学生却连个消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然而,在信息技术被引入教学以来,一些教师把初中语文课上成视频展示课或"文学鉴赏"课,完全脱离了语文课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部影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同理,一节课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学生大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如果教师能当好"导演"的角色,把语文课设计成一部精彩纷呈的"电视剧",学生一定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师而言,总想使学生每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盼望上语文课,开设“课前两分钟”不失为一种良策。“课前两分钟”就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