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星 《考试周刊》2022,(14):54-57
文言文言简意赅、意蕴丰富,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然而,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语言的差异,造成了学生们理解上的障碍,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畏难情绪会更加明显。因此,笔者尝试以“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读出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智慧美、留白美、思维美,感受文言经典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言语训练的一个场,一个让学生们言语实践的舞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儿童味""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房桂莲 《辅导员》2014,(4):57-57
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语文课即语言文字课,因而语文课上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这些语言文字可能是字、词、句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6.
跳绳运动形式多样,对学生的弹跳力、协调性、耐力等能够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进跳绳运动,能够助力学生的兴趣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文章《体育之研究》,号召中国年轻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并指出:“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相似文献   

7.
管叶青 《现代语文》2006,(11):79-79,65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是个“软肋”。公开课上,教师常常竭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这个环节,原因是很难出“彩”。即便在家常课中,词语教学也几乎“千课一律”——认读、理解、巩固,老三样。教学目的仅仅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施昌祥 《教师》2013,(22):39-40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明、文化、精神等的化身,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标记。重视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教育之根本。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相似文献   

9.
同课异构,如果说同课是基础,异构便是核心。构是课堂的结构,也是环节的重构,还是教师对主流课堂模式的个性化解构,更是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立建构。因此,异构要彰显做课者的用心、匠心与慧心,也要能表现个人独有的风格与味道。本次高中会议英语学科的同课异构,三位教师则是构出了"异"彩。异构下的"异"彩: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助推下,语文教学改革流派众多,成果丰硕:"生活语文""本色语文""深度语文"等等纷纷登场。在众多的流派中,程少堂老师独树一帜,提出: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自从程老师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和争论就从未停止,主要围绕"语文味是什么"和"如何体现语文味"这两个问题展开。但对语文味之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却无人质疑。近年来,我校也在致力打造科学高效的"卓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因文言表达离学生的生活时代久远,所以,很多教师,尤其是面对文言文基础薄弱学生的教师,很多时候把串讲文言字词以及文言字词基础知识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以串讲文言字词以及文言字词基础知识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课堂回应者寥寥无几,课堂沉闷;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文言文兴味索然,效率不高。最后出现所谓现代中学生的"三怕"之"怕学文言文"的结果,这恐怕也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当前,很多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上期反思主题如何在教学细节中落实‘语文味’引发了一线教师的热烈讨论。以下三则回音不仅对如何落实语文味有独特见解,还针对反思录中的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现刊发如下,且作抛砖引玉,希望可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苏洁 《广西教育》2009,(20):30-30
现代的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始终难以产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太难,字词意义的变化太复杂;另一方面是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文言文“言”的教学,仅发挥了它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作用,文言文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品出“文言之味”,提高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相似文献   

15.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案例,美国的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做这样一道题: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那么,它们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拿到题目后,马上拿出笔,开始在稿纸  相似文献   

16.
邱春兰 《广西教育》2013,(12):48-48
2012年是我市的课改年。一所学校率先学习杜郎口模式,接近年底的时候要在全市上展示课,于是约我先去帮着磨课,我责无旁贷,欣然前往。上半年曾经去该校听过课改后的语文课,当时的感觉是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倒更像是理科的习题训练课了。记得当时我也曾跟该校的领导、老师们探讨过,现在如何,我正想去做调研呢。然而,听完第一堂课,感觉还是一节习题讲评课。老师执教的是一篇优美短小的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道丰盛的语言大餐,理应带着学生细细咀嚼。如何带领学生"嚼"出语文味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品读,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精妙,体会关键句子所隐含的深刻含义,体会文本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案例,美国的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做这样一道题: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那么,它们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拿到题目后,马上拿出笔,开始在稿纸上画图、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则很快地拿出表来进行转动。中国和美国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哪一种更为可取呢?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践能力——国际数学发展的趋势,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立身之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必须从文本解读起步。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感情的丰厚,也都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文本解读来完成。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除读懂外,还要读出语文味,用教师的专业眼光,站在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度,尽力满足教学需要。一、直指:语言形式的秘妙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  相似文献   

20.
江如香 《考试周刊》2014,(90):41-41
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应扎根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或体验文字情感内涵,或品味关键词语,或抓住细节处深入感悟,或从文章思路着手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