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诗经.大雅.生民》中"履帝武敏歆"隐指与人野合,但是未能指出"武敏"的含义,本文借助民俗学材料认为"武敏"代表人。  相似文献   

2.
<正>《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刊载了李会玲女士《〈诗经·生民〉"履帝武敏歆"释义辨正——兼及历代阐释的学术史考察》一文,文中对"履帝武敏歆"句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文章考证,"帝"指"上帝";"履帝武"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诗性语言比喻姜嫄遵行上帝的旨意,按照上帝的规则生活";"敏","在上古三代是指一种德性,并且曾作为衡量人、神关系的标准";"履帝武敏","是指姜嫄勤勉地按照上帝的旨意与规则生活行  相似文献   

3.
姜塬履帝迹受孕是原始先民纯洁受胎观念与后人贞洁崇拜相互作用的产物。把脚与性及生殖联系在一起是古今中外一个普遍的心理,脚本身作为生殖符号有着久远的世界民俗根源。后稷遭遗弃是因为在原始思维中,他是神秘力量(“魂”)作用的不祥结果。从人类历史的进程看,这种现象是男性对子女血统的重视以及消除人口与资源矛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发达与不发达两种社会状态并存是当代世界的总格局。“两个并存”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体现的是当代世界上三种基本的政治、经济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统一关系。世界历史的客观逻辑必然是由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到“两个并存”再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履,《说文》云:“足所依也”。《方言》云:“朝鲜列水之间谓之邛角,南方江沔之间总谓之矗,梁益谓之屣或谓原,履其通语也。”通语,即当时的普通用语。除方言的差异外,不同时代履也有不同的名称,《说文通训定声》云:“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日鞲”。鞵为鞋的异体。据履的材料与式样的差异,可分为若干种类,草履,又称之为(?),营屦、菲屦、苞屦;麻履,又为绳履(麻绳织的鞋子)。屝,后称之为麻鞋;屐履,又为木屐、屐(?),或单称为屐;革履,又称为韦舄。鞍(鞋)、靴、(革少)、鞮、革鞜等,幼儿穿的又特称为靸;葛屦,葛布做成的鞋,葛是一种植物,纤维可织布,又称为苧蔴;丝履,有的释为以彩丝作装饰的履等等,真可谓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反映在党的性质上则是,党从“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上升为“始终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的高度.这无疑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理论创新及其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7.
尹晨 《职教通讯》2011,(20):47-48
在建筑CAD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建立两个概念:数的概念和空间的概念;根据CAD软件绘图要求,必须树立两个理念:有序的理念和灵活的理念。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楼松英 《考试周刊》2012,(29):20-21
本文认为发现法可培养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发现学习",即只给学生一些事实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大氛围下,教好科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先发现问题,发现好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再通过学习解决,这样肯定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基本内涵的视阈下,着眼于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科学分析"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同一性与斗争性、前进性与曲折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命题。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阶级关系、经济关系等进行全面深入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当前社会的新变化,赋予它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期创作的两首五律《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经考证,所据抄件系按手稿照录。诗中所写地名、史实、景物等,真实反映了作者当年的经历。两诗的格律风格符合作者写旧体诗词的实况,特别是两诗用湖南方音押韵更体现了作者写旧体诗词的一大特点。总之,《毛泽东诗词集》收入的上述两首五律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封建帝王的年号,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武周年号中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宗教文化内涵的考证,论述武则天依人依时依事,根据需要或儒或佛或道、或兼而有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宗教观念、心愿祈望等娴熟地运用到年号之中,揭示其微妙心态及精明的政治才干,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武周社会和武则天。  相似文献   

13.
《荆州府志》和新、旧《枝江县志》所记“庾台寺”乃庾信讲经之处,当因清人张冠李戴,将庚亮”庚楼”误为“庾台”,并将“讲经台”事主由陆法和误记为庾信;若有“庾台”极有可能为庾信别墅;庾信未曾信佛。  相似文献   

14.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5.
“新民”即人的现代化,严复、梁启超、五四民族精英和晏阳初都先后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严复道出了“新民”之声;梁启超呼唤“新民”,提出了“新民”之道;而晏阳初更是走向了“新民”之路而闻名于世;今日,面对“三农”问题,“新民”成为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新民主义"是华北最大的汉奸组织新民会所推行的一套完整的汉奸理论,它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装饰,以美化日寇侵华为目的,宣扬"战争有理"大东亚共存共荣"等歪理邪说。抗战胜利后,新民会解体,其汉奸理论沦于破产。  相似文献   

17.
王莘考     
王莘不仅是宋代著名的藏书家,也是宋代颍州汝阴王氏史学家族的奠基者。其子王铚、其孙王明清都是南宋前期重要的史学家,有多种著述保存到今天。本文拟对王莘的生平事迹加以勾勒,并对其现存的诗文著述进行稽考。  相似文献   

18.
吕祖谦是宋代著名学者、大理学家,吕祖谦和闽地、闽人及闽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与闽人交往密切,不仅和闽地的多位学者有师生之谊,更与朱熹是至交好友。吕祖谦开创的婺学(吕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同是二程理学的分支,二者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陈书录《吴伟业负恩自悔心态与病中(临终)诗词文三体之比较》的讹误及偏颇处进行考辨商榷。  相似文献   

20.
对"物色"的内涵,学界争议较大,结合南朝和《文心雕龙》对"物色"的使用来看,"物色"不仅指自然景物的声色状貌,也包含着其所承载的悲欢之情。一些学者对《物色》次序错乱的看法缺少充分依据,从文学创作的要素看,《时序》篇论及时代变迁、社会现实对作品的影响,《物色》论自然景物对作品的影响,两者共论世界与作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