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 ,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 ,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著作就有《海外诸蕃地理图》《诸蕃图》《诸蕃志》《岭外代答》等好几部 ,其中对非洲的记述比前代更为赡博 ,如东非的层拨国 (今桑给巴尔 )、中理国 (今索马里 ) ,北非的木兰皮国 (实指柏柏尔人在摩洛哥建立的阿尔摩拉维王朝 )、施盘地国 (似为埃及的杜姆亚特港 )、默伽国 (今摩洛哥 )、勿斯里国 (今埃及 )等。宋代与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  相似文献   

2.
宋代宗室参与海外贸易主要体现在担任市舶官员、参与祈风典礼和参与海外贸易等方面。他们在管理海外贸易,祈求海船航行平安,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宗室的贡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已成为支撑福建经济的重要产业。宋代统治者是如何对福建的海外贸易进行管理的,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泉州市舶司为何直至北宋中期才成立,这种管理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关系如何,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历史上的"江户(今东京)幕府"(也称德川幕府)成立之前,中国与日本曾签订过特许贸易条约,规定持有中国发给的称为"勘合符"特许证的,才能允许通商贸易.这种贸易虽然中断,但两国的民间仍有贸易往来.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德川幕府为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实行锁国,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及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船只在日本港口贸易,也不准本国商人远航海外.但是,幕府唯独允许中国、荷兰商船来日贸易,集中在日本长崎,一带进行,幕府把长崎定为直辖领地,设置长崎奉行(即地方行政长官),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中国船运往日本的,除有生丝、丝织品、药品、糖类、矿物、染料等货物外,还运去大量中文书籍,这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幕府在长  相似文献   

5.
福建在宋代已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突出。农业之精耕细作与多种经营、手工业之发展与商品化经营、民众观念习俗之转变与海外贸易兴起,均反映了宋代福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品化趋向。这一趋向又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社会经济、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按照学界关于钱荒成因的传统看法,导致宋代钱荒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交换规模扩大和细碎性贱金属货币的支付能力有限这样一个矛盾。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则钱荒将主要表现在长途贩运性大额贸易之中;然而历史实际表明,宋代长途贩运可以使用交子、钱引、钞引、银锭等支付手段,钱荒主要还是表现在基层市场的细碎性贸易中。至于铜钱向官府集中,同时在民间(富豪)沉淀,又往海外  相似文献   

7.
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海外贸易,秦汉已有记载.唐代盛世每年到广州的海舶多达四千余艘,北宋更有发展,南宋虽偏安一隅,但市舶收入仍为朝廷所倚重.元代海外贸易在两宋已具的规模上又有所发展.本文拟就有关资料,对元代海外贸易问题谈些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元代海外贸易概况从海外贸易的港口城市看,在东南沿海设有市舶司的共有七处之多,按建立的先后排列是泉州、庆元(浙江宁波)、上海、澉浦、温州、杭州、广州.大德以后,集中到泉州、广州、庆元三处.泉州地处福建,港湾"山海环抱,地广物饶",史书记载为"番  相似文献   

9.
温州是个濒海向洋的港口城市,自宋代以来,几度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较发达。同时,温州社会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民众素有流动的习性。1877年的温州开埠,更加剧了温州人移民海外。通过考察发现,近代温州海外移民在规模上呈现阶段性、缓慢式的增长态势。而以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温州人,借助日益延展的海上交通线,奔赴日本、南洋及欧洲各国,掀起了近代温州海外移民的热潮。这也成就了现当代新移民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0.
宋代发展海上贸易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确立海上贸易主导地位及海外贸易区域在八世纪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还主要是陆上贸易,这种陆上贸易一般是以内陆地区作为贸易的区域目标,经由骆驼商队沿着古丝绸之路,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穿梭于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远至欧洲之间来完成。其间与东南亚,印度、中东以及红海沿岸等地虽有一定的海上贸易,但是,较之当时陆上贸易来说,就显得相当微薄。直到宋代,宋代政府不断发展海上贸易往来,开拓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海外贸易区域,从而使海上贸易在中国古代经济中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并逐渐取代古老的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  相似文献   

11.
从朝鲜李朝文献看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氏集团在明末郑芝龙时期,依靠海盗走私贸易崛起于海上;到郑成功、郑经时期,更依赖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坚持抗清达三十九年之久。当时,郑氏集团派往日本贸易的商船,有些在海上遭风暴袭击漂流到朝鲜一些地区,当地接待安置他们的地方官把当时的情景和交谈的内容记录下来,遂成为研究郑氏集团的宝贵文献。关于郑氏集团,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的海外贸易活动,在《李朝实录》中有所反映,同时在李朝官吏的文集笔记中也有所记录。其中,最近发现的《漂人问答》,原件存在日本天理图书馆.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郑氏集团海外贸易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2.
贸易港管理制度研究在我国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推动丝绸之路发展,需要了解宋代贸易港的设立、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港口管理事务等一系列立法内容,总结出宋代贸易港制度在港口的安全性、有序性及推动海外交流、促进贸易繁荣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成效。但是,对于法律漏洞导致的缺乏稳定性、官员的廉洁性以及商人法律意识淡薄等严重问题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3.
在17世纪前后,由于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从而逐渐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此时期的中日海外贸易是极其重要的国际贸易.但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中日的丝铜贸易额偏大,这样一来,使日本大量的白银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政策方面来分析,自明朝和日本取消朝贡关系以后,二者就没有建立官方往来,但是,在进入清朝以后,日本也不再朝贡体系范围内.所以,中日贸易是保持中日交往关系的唯一通道,因此,中日贸易的意义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明确之际中日贸易的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贸易政策、贸易渠道、对中日贸易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宋代广东的经济地位与中央政府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章从人口、农业、矿冶、盐业等入手,对宋代广东在全国所处的经济地位的变化加以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中央政府对广东开发政策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文章认为,宋朝广东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宋政府对广州市舶司甚为倚重,并赖以发展海外贸易.宋室南渡,宋代中央政府在丧失了大部北方疆土后,对广东的经济赖程度加深,广东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得到提升.但从总体上来说,宋代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期中原、四川、江淮和东南的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以隆庆元年(1567年)为分水岭,明朝的私人海外贸易大致经历了“海禁”和有条件的贸易两个阶段。明朝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私人海外贸易来源于国际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的生活环境决定私人海外贸易必然存在;“海禁”政策,对私人海外贸易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等。与此同时,明朝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也给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性质,需要克服“开放—封闭”二元判断的局限,揭示政策的历史逻辑。华夷观念和天下秩序的绝对原则决定了海外贸易政策首先是“御夷狄”的取向,也使中国古代王朝不可能与海外诸国发展出国家间的对等贸易关系。中国与海外诸国互补性经济需求使海外贸易政策又有“通财用”的取向,且不断增强,从以物品消费需求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财政需求为主。宋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日益显现,亚洲海洋贸易迅猛发展,成为内外动力,推动海洋贸易政策总体上不断走向开放、专门化和系统化。从汉唐到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始终是华夷理念和朝贡体制下的“御夷狄”和“通财用”,有量的增长而无质的变革。这一量的积累与船坚炮利的西方势力和不同国际关系规则的全球化浪潮交互作用,使清朝逐步改变既有轨道,被动接受新的体制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宋代海南岛征收的海外贸易税为格纳税钱,格纳税钱是商税的一种,而非市舶税。征收机构为港口税务机关场务而非市舶场务。因此,宋代海南岛并未设立市舶机构。受制于市场、体制、航运等因素,宋代海南岛设立市舶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8.
宋代僧徒对福建桥梁建造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僧徒不仅在福建桥梁的设计、募捐、工程监督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福建海外贸易的兴盛也与他们的奉献息息相关.祖派、道询、宗己、守恩等是僧徒中的杰出代表;安平桥、万安桥、龙江桥等则是中国乃至世界名桥.  相似文献   

19.
南宋海外贸易和交通路线主要分三路:(1)自泉州、广州出发,至大越升龙(交趾,今越南河内)、占城(越南南部),宾瞳龙(越南南部的藩朗);向西南沿海岸航行,至真腊(柬埔寨)和马来半岛上的诸古国;经上、下竺(马来西亚奥尔岛)南去,至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阇婆(爪哇岛)等地,自上、下竺向西航行,经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海岸航行,可至蒲甘(今缅甸)、鹏茄啰(孟加拉)和注辇(印度马  相似文献   

20.
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林绍良(印尼名苏多诺·沙林)及其儿于林逢生(安东尼)所领导的沙林集团(Salim Groun),是印尼目前最大的私人企业集团。该集团建立于四、五十年代,形成于六、七十年代,并在八十年代获得充分的发展。整个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产品贸易到进口替代工业投资,从出口促进到多样化的国际扩展过程,并同四十多年来印尼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林绍良及其合作投资者们通过与外国资本的联合投资、同国内其它私人企业和公共机构的广泛合作,建立起一个在贸易、金融服务业、制造业、房地产开发、通讯及基础建设等印尼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