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2006年初明确指出:“中央电视台在实施频道品牌化进程中大力倡导‘绿色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但又不唯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的热播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激烈争论,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百家讲坛》现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创造了在一个消费语境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媒介联姻的成功范例,实现了视觉与语言的暂时和解,并开始了视觉启蒙的重启。  相似文献   

3.
《百家讲坛》成功背后的隐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明  丁智擘 《视听界》2006,(2):47-49
《百家讲坛》由于采用一些独到的创新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然而在成功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节目选题的相对狭窄,电视观众年龄的老化,节目创作人员和电视观众缺乏很好的互动和沟通,这些问题都需要积极地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余建清 《新闻知识》2007,(11):60-62
《百家讲坛》,这个与央视科教频道一同诞生的栏目,一度曾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然而,绝处逢生之后,却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9,(1):15-15
《百家讲坛》巳开坛7年。在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火爆之后,目前的《百家讲坛》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也一再被学界和观众所诟病。先是有阎崇年挨打、于丹被威胁的事情,而从央视内部得知的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人,巳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相似文献   

6.
CCTV的《百家讲坛》是一个学术性栏目,可自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节目播出后,其收视率竞居高不下,而喜欢易中天的观众还包括许多原本不喜欢历史的青少年,这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受众为王:央视《百家讲坛》的异军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隽媛 《新闻记者》2005,(12):72-73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崭新节目《百家讲坛》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开播。4年间,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至2004年,《百家讲坛》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科教频道年终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成为2004年电视节目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百家讲坛》以“教授知识”为主要传播目的,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可以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科技以及风俗人情、自然景观、人类活动等多个领域。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能够增长人们知识和见闻的内容都可以在电视讲坛类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9.
于垚 《新闻世界》2009,(7):65-66
本文选择近两年来引人关注的传媒丈化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结合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分析了《百家讲坛》作为一种电视文化奇观的原因,并对这一由媒体制造的奇观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宣华华 《声屏世界》2010,(11):68-68
几年前,央视《读书时间》因收视率原因在苦撑八年后黯然谢幕。现如今,曾红透大江南北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连连下滑,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家讲坛》已进入“死亡倒计时”。是谁谋杀了《读书时间》,搞垮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11.
时下的当红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收视率正在高位徘徊.但花无百日红。可以说.风光之中也暗藏着一些风险.其节目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也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市场环境下的主动转型2001年7月9日,《百家讲坛》与科教频道CCTV-10同时诞生了。制作者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办一所“开放的大学”,来弥补许多观众未能接受完整学校教育的遗憾。节目的出发点很好,但观众却并不买帐,开播了两年多,这档节目仍然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相似文献   

13.
钟文波 《当代传播》2007,(5):108-109
《百家讲坛》是一档以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节目,它的火热引发了多方的争论.但作为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媒介的形式传播的典型,它无疑是成功的.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百家讲坛》火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类节目近几年异军突起,火爆异常,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也引发了传媒界的思考。笔者以为,以《百家讲坛》为标志的电视讲坛类节目的繁荣,至少给广播带来以下五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教科频道一档带有学术性质的人文类节目,诸多学者在讲台上评古论今.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至今,《百家讲坛》迅速走红,培养了张颐武、易中天、刘心武等一批"明星学者".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讲坛》是中国电视界一个现象级节目。自2001年开播以来,经历了从“养在深闺”到“名满天下”的上升期,也经历了从“如日中天”到“渐行渐远”的衰退期。与大众的距离的远近,决定了其兴衰。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办前后,全国就出现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性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千年论坛”。学术电视节目品位高雅、内涵深邃丰厚,受到社会精英阶层的赞誉,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震动。但是,如何把节目制作得既内容丰厚又形式活泼,使观众乐于接受呢?这是摆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时代精英文化大众化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百家讲坛》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糅合——既是学术传播的需要,也是电视媒体经营的需要。其制作理念的通俗化,筛选机制的重学问、轻思想以及制作模式的重形式、轻内容等特征解构了精英文化的独立、自由和艰深。探究该现象的社会根源,既与精英们的主动蜕变有关,也是电视媒体"平面化"的传播特性使然。  相似文献   

19.
杨冰漠 《新闻世界》2013,(12):46-47
当前,电视的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在给观众以享受和放松之余却削弱了它的核心职责——传承社会文化。本文以央视科教频道的讲座式节目——《百家讲坛》为例,立足于它的文本实践经验,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了电视媒介与社会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