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昌仁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7,(12)
应用题是小学生刚刚接触比较难的问题,如果要解决应用题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力足于根基扎实,再者也要开展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小学应用题教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涉及的有关"行程问题"为例进行几种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建平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11)
实践表明,广泛挖掘题源,通过变式、逆转、重构等设计一些具有较强思考余地和较高训练价值的题目,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发散性 解这类题目需较强的创造性,能充分发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由此可以得出哪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习题变换,培养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清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7):37-39
中学数学习题之多可谓中学各科之最 ,教师教得苦 ,学生学得累 ,数学习题多是形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有些学校的数学教师整天搞“题海战术” ,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比较差 ,尽管花费时间和精力多 ,可数学成绩却是平平 ,这一点在 1 999年高考中已得到充分说明 .因此教师要精心选题 ,且善于对习题进行变换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又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面我谈谈对数学习题进行变换的一些方式 .一、逆向变换所谓逆向变换是指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转换 ,或将一些数学… 相似文献
4.
波利亚认为 :“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 ,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 ,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 .”发现、选择一些既能启发应用基本方法 ,又能进行深入挖掘的题目 ,引导他们多角度 ,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同教师一道经历解题过程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两个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定值求和的最小值”的问题 :例 1 求函数 y =9sin2 x+ 4sin2 x的最小值 .例 2 已知 a >b>0 ,求 a2 + 1 6b(a -b) 的最小值 .例 1中… 相似文献
5.
一、多“思”出新意“思”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这时,教师要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自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留有充足时间,让他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想,独立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扩展发散思考,尽量把思路拓开.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因为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在探究中提倡先有判断再进行探索。如在平行线的性质学习中,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先直接进行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而不是说平行线有那些性质,对题目的正确判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杜盛伙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7)
作为一名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会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错误.为此,笔者常常反思: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减少解题错误的发生?……本文仅就如何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培养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列举范例分类阐述模型变换、数形变换、维数交换、动静交换、常量与变量的变换、特殊与一般的变换等六种变换命题形式求解问题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课本例题在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知识、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出解题规律,加以应用,对提高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照搬课本中的解题模式,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就只能停留在课本模式上,得不到进一步拓展,如果能在课本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优化出更为合理的解题模式,既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不仅是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化学解题思维决定着高中学生解题能力,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思维的灵活性是反映学生解题能力的明显标志.一、新旧勾连,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在已有的经验体系中,自内而外的"生长"起来的,是从已知迁移到未知,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过程,是新方法再应用的过程.如:把10 g锌粒放入质量为36.5 g、密度为1.098 g·cm-3的盐酸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后还存在锌粒,于是进行过滤,溶液质量为42.8 g.酸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呢?解这道题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根据反应前后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吴厚焯 《新课程导学(上)》2012,(23)
一般来说,教材的课后习题都是经过编写者精心筛选、有目的设置的,既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又可为学生训练复习所用,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本文从课后题目出发,并加以拓展,探讨不同课后习题的拓展思路与方法.
一、无机推断题:挖掘隐蔽突破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课本原题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20.
一、隔离法的含义、思维特点及解题步骤1.隔离法的含义所谓隔离法,就是从一个系统整体中,取一部分或局部与系统整体隔离开来,看作一个独立个体,从研究独立个体入手,来解决系统整体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