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学芳 《考试周刊》2008,(9):217-218
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空间中存在的特殊语言状态.网络语言展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本文试从精彩纷呈的网络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网络语言背后隐藏着的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人们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一次全民性的文化冲击。无论是信息交流传递,还是娱乐休闲,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不断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的同时,语言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各种新兴词语、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等脱颖而出,这些统称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语言的发明和使用主体——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现实文化带入网络语言,于是在这一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充斥着文化这一无形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网络语言”是因为载体的变化而造成的语言风格或者语体的变化,其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网络语言展示了一种生活态度,是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也是表达自我叛逆性、向传统进行挑战的媒介和工具。这也决定了网络语言具有反叛和戏谑的解构性、无序和匿名的创造性、狂欢与边缘的前卫性等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的产物。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网络世界的交流中起着主导作用。网络传播语境催生了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文章将在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上对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心理特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网络新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在网络语言领域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网络新词汇的文化理据研究是网络语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英汉网络新词汇构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大众造词心理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二者的个性和共性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英汉词语发展方向和规律,为网络交际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网络语言不同于规范语言的风格和特点。语言的发展不能也无法拒绝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外语教学应语言与文化并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网络时代而来的文化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外语课堂教学应加强汉民族文化的导入,让世界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让中国扬眉吐气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形成了青少年学生相互交流的又一个语言空间,创造着属于网络的独特的语言体系。网络语言的出现一度使传统语言学中的语音、语法、语汇规则无所适从,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对于语言的传统的定势思维,喜好新奇事物的青少年学生渐渐地顺从了网络新词语的渗透。在特殊场域中出现的这些特殊的语言有着怎样的特点?网络语言与青少年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逐渐增多,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改变,其影响力度较大。网络语言对现代语言规范的颠覆、对传统权力话语的消解、对传统传播道德的影响等已初现端倪。因此,对网络语言要进行规范,使之优化、净化、美化,构建起一种有别于既往的、多元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特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快捷性、丰富性、自由性、交互性特征的基础上,产生了相适应的网络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创新性、经济性、形象性和诙谐性。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和发展方向,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语言教学活动不能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其目标语文化,就不会取得成功。于此作者分析了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文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文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纭复杂的文化万象。种种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文试图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文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文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支撑语言运行的社会动态特性,从深层理解以多种形式主宰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结构,以表明学习外语必须理解该语言的文化,培养交际能力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人们的世界观;同时要探讨一种方法,不仅要将文化寓于外语教学的课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将其寓于外语学习者的日常行为甚至是人生观之中.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化密切相关,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化背景.从化的内涵以及中西方的化差异为出发点,阐述了融英美化背景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Franz Boas认为语言是由文化决定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反映文化而且是理解英语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的关键。试图从劳动分工,宗教意识和早期教育的角度分析性别歧视的起源,同时从文化出发讨论性别歧视并描述其在语言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需要和英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英语教学也需要和文化教学衔接,不能脱离文化内容,让英语成为机械化的意义表达公式。在分析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文中论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亦文化教学”,这一点在语言界已达成共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引起的语言误区是语言学习的重大障碍。本文从词汇文化内涵的角度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如何融文化于语言中,以期在今后使用时能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文化的一方面。文化制约着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本文就文化与语言研究的历史,主要研究类型、成果,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洋 《宜宾学院学报》2006,6(7):102-10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应把异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语言是传承和交流文化的工具。文化因素的导入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倡导,在对外语教学的评估中应当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巴蜀文化”应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巴蜀文化”,即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诸族群的文化、并形成巴蜀文化区,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的一大收获。“广义的巴蜀文化”是指包括四川省与重庆市两者及邻近地域在内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包括地域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