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运铎叔叔来信了!”“吴运铎叔叔来信了!”这个消息象闪电一样,立到传遍了整个学校,一千二百多个小朋友,个个手舞足蹈,兴奋万分。吴运铎,这个英雄的名字,早就在少年儿童心灵中扎下了根、他们阅读过他写的《把一切献给党》,看过有关他的连环画,听老师讲过他的故事、教材中也有关于他的课文。吴运铎同志成了他们学习革命传统的最好的榜样。可是谁亲眼见过吴运铎叔叔呢?谁又曾想到自己能跟吴运铎叔叔见面呢? 不知从那儿打听来的消息,吴运铎同志到南京来了,大家都想:要是能跟吴叔叔见面该多好啊!我们写封信吧,一方面表示我们对他的问候,一方面说出我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1,(13):60-60
代表作品《把—切献给党》 这是作者吴运铎的人生自传。吴运铎本来是一个煤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接受了党的教育,参加了革命部队。在军火研制过程中,他一再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  相似文献   

3.
吴运铎同志的自述<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五六十年代曾风行全国,感动和影响了千千万万人. 吴运铎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代表.在黑暗的旧社会,饱受资本家的剥削,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投奔新四军.1939年吴运铎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的那一刻,他便下定决心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把一生献给党.在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他和战友们白手起家,建立兵工厂,制造步枪、平射炮等.他一次次地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身负重伤,炸掉左手手指,炸瞎了左眼,一条腿也成残废,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他认真学习武器知识,坚持科学实验,成为我军的军工专家,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开拓者.解放后任一机部第一研究院院长、五机部科学院副院长等.1991年去世,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相似文献   

4.
(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九七九年,为了参加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重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那篇文章中,我先提到那所谓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实在是大革文化与文化人的命,迫使每一个文化人和知识分子都会成为狂人的运动;而后我又怀念起我的朋友王任叔同志被迫害致死的一些情况,从而寄予许多气愤、同情与感慨。我不妨把原文抄录一段: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是个孤儿,抗日战争期间流浪在重庆,是陶先生吸收我到育才学校读书,以后又在这所学校工作的。陶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事业作出过伟大的贡献。在他不幸逝世时,毛主席亲笔题词,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小学教师,当我一字一句地读了王杰同志的日记以后,我觉得王杰同志并没有死,他那崇高伟大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千千万万个青年将沿着他的道路前进。王杰同志心中只有“革命”二字:中国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十五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三大代表、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魏书生同志,到我家中介绍他的《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一文的基本内容,说明这是他当了十一年班主任的心得体会。我请他将这篇文章寄来看一下。看了以后,我感慨万千。它使我回忆起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自动小学和上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朋友叫蒙蒂·罗伯茨,他拥有一座养马场。他让我用他的房子作为举办筹集基金活动的地点。上次我在他那儿时,他跟我说: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这要追溯到一个年轻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他是一位巡回驯马师的儿子,他的驯马师父亲从马厩到赛马场,从农庄到牧场,负责训练那里的马匹。结果,这个男孩的中学生涯就不断地被中断。当他成为一名高年级学生的时候,老师要求他写一篇文章,内容是有  相似文献   

9.
《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同志,青少年时代是在反动军阀残酷统治的岁月中度过的。他13岁就到“进去是鬼,出来才是人”的煤矿当了学徒,眼见着许多阶级弟兄死的死,残的残,不少工友流浪街头行乞……心里难受极了。那时他还不太懂得阶级压迫的道理,心想,穷苦人要跳出那痛苦生活的深渊,就得学点本事。他相信知识会给自己力量,书本会帮自己和穷兄弟们的忙。于是,他把修理间那个窄小的阁楼收拾干净,装上了电灯,再找来一只破箱子翻过来当小桌,每天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要通过革命英雄的事迹向队员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我有系统地给队员们讲解了吴运铎的传记故事“把一切献给党”,又把我自己学习了这本书的体会讲给孩子们听。吴运铎同志为祖国、为集体艰苦奋斗的英雄形象,使孩子们深受感动。中队提出了“向吴运铎叔叔学习”的口号,教室里挂起了吴运绎同志的画象,当大家在学习上、工作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想起了吴运铎挖雷汞、造枪榴弹等等,就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英雄的名字和高贵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开始在孩子们的心里萌芽生长.  相似文献   

11.
我认识格里是在我有记忆的那刻起,那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很久以后,他才告诉我,那个下午,我在幼儿园里。他和我同岁,我是这么想的。他有着甜美稚嫩的笑容,而我始终相信那也是我所拥有的。秋叶一次又一次地落下,我们那  相似文献   

12.
<正> 题记:这里记录的是我的父亲,一个勤劳朴实的庄稼人的心声。从他那朴实而简单的诉说中,看到了一个普通农民对邓小平同志爱戴和怀念。 那日,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日,我第一次从父亲那浑浊的眼睛里,深沉的诉说中,懂得了在他大半辈子的颠沛和曲折的生命故事里,蕴藏着父亲对生活的坚定信含。 那天早上,我与弟妹正在谈论小平同志去逝世之事。父亲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双眼定定地盯在地上,似乎是若有所思。我知道父亲肯定是在回忆他的过去,回忆他是如何从艰难的岁月里一步步地走过来的。他从我们的谈话中,感到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并不透彻,弟妹的观点更是有些人云亦云。于是,父亲给我们讲起他的约历来。  相似文献   

13.
吴运铎——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字,一个影响了几代人心灵的名字。他的高尚与真诚,他的质朴与乐观,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十分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略论邓小平教育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给予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来对待教育问题,对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就亲自抓科学和教育,他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①在全党实现工作中心转移后,他指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忽视教…  相似文献   

15.
我调到少奇同志办公室不久,很快就随少奇同志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 1955年10月,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决定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确定了以少奇同志为首的起草一,弋大《政治报告》的班子。不久,这个班子就开始工作了,其中最忙、担子最重、责任最大的当然是少奇同志。动笔以后,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便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但是,旧社会严酷的现实,使他到处碰壁。他在斗争的实践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艰苦奋斗为老百姓和民族求解放”,他从同情党到拥护党,跟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在陶先生的最后十年,他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党携手奋斗,成为党的亲密战友。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见《周恩来选集》) 一、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民族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一九三五年,国家、民族处在危急的存  相似文献   

17.
196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东欧组(“文革”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苏联室)工作。因为所里办公室拥挤,我和一些新到的同志多在办公楼后面两人一间的宿舍里看书、写作。一个多月后,也就是这一年底的一天上午,同屋的楼肇明同志照例去图书馆上班,刚打开门,只见迎面站着一位长者,他手里提着个大书包,腋下夹着厚厚一叠外国报刊杂志。没有等我开口,他就脸带微笑地说:“钱善行同志?我是戈宝权。”“啊,戈先生……”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叫我同志,以后我们是同事了嘛。欢迎您到我们组里工作。没…  相似文献   

18.
忆宦乡     
我和宦乡同志的认识,是在上海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当时他在上海进步文化界已是著名的时事评论家了。他反对国民党的贪污、腐败、独裁和发动内战,口诛笔伐,推动着上海人民群众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一浪高于一浪。他和我都是上海局领导下的地下共产党员,由于不是一个组织系统,相互间并不知道是同志。只是由于我俩的活动领域相同,便使我俩从认识到共同战斗在一起了。也可以说,在上海那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建国,标志着我们党已经从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她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在执政思维上尽快完成从“革命党”到“建设党”的转型。毛泽东同志对此有所意识,可惜未能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立,我们党才在主要点上实现了从革命取向的执政思维向建设取向的执政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爱的回报     
在我家窗外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冬天到了,叶子全落光了,大树上只留下了一个个乌鸦窝。听着它们哇哇地叫着,我烦死了。它们没有天鹅那白瓷般的羽毛,也没有仙鹤那神采飘逸的举止;既不像喜鹊带给人喜悦,更不像黄鹂歌声动人。但是,自从表哥到我家后,却改变了我对乌鸦的看法。记得几天前,表哥从美国留学回来,路过北京,要去四川老家看望他的妈妈。我没见过表哥,听爸爸说,他生下来时又黑又小,又爱哭,我姑姑给他起了个小名叫“乌鸦”。姑父去世以后,姑姑一个人养活表哥,供他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后来去了美国留学。这不,他回来了。一看到表哥,我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