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信息     
《教师博览》2012,(6):32
教育专家倡议学生别考满分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时哥哥当上正教授。  相似文献   

2.
围绕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学校品牌,朱棣文小学逐渐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以朱棣文科学精神和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教育实验为主要阵地,以科技教育活动为主要抓手,以塑造学生成功品质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和谐优化发展。一、重视教育基地的开发,使特色教育“环境化”学校环境建设的一大特点是围绕校名做文章,我们挖掘朱棣文这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思想,在校园里营造出浓郁的育人氛围,校内的建筑命名、宣传廊、校标、展室都围绕这一主题,这些极具个性渗透名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景  相似文献   

3.
新闻:华裔朱棣文任美能源部长 2008年12月15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华裔科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为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成为继赵小兰之后,第二位在美国内阁任职的华裔,也是奥巴马目前公布的内阁名单中唯一的华裔.  相似文献   

4.
瑞典皇家科学院曾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斯坦福大学的朱棣文教授因其在激光冷却捕获气体原子实验方面的杰出贡献,与美国的菲力普斯和法国的科恩·唐诺吉二位学者一起分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使朱棣文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1948年,朱棣文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在纽约市长岛长大。他生长在一个学术世家,他的父母亲和三兄弟都是博士。父亲朱汝瑾和母亲李静贞同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都是颇负盛名的化学家。他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4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朱棣文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6月4日,朱棣文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演讲中,他语带诙谐地表示,自己名气不够响亮,也非亿万富豪,但至少他是一个"书呆子"。在此选登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宣布获1997年度物理学奖的是美国华裔教授朱棣文和威廉·菲利普斯,以及法国的克洛德·塔诺基.他们的重要贡献是研究出了激光冷冻原子捕捉技术;人们可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发展太空导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还有助于制造出十分精确的原子钟,同时有希望造出运算能力更大的电脑晶片.今年49岁的朱棣文,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朱棣文教授从1983年起开始致力于“冷却原子”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1997年10月15日凌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StevenChu)在睡梦中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他的学生打来的:“朱先生,恭喜您获得诺贝尔奖!”尚未睡醒的他不相信。对朱棣文来说,那是一个热闹的早晨,不断地有记者打电话来问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感想。直到同事告诉他:获奖消息已在  相似文献   

8.
朱棣文: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9.
1948年2月28日,当朱棣文在美国圣路易斯出生时,他的父亲朱汝瑾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长着一双漂亮大眼睛的男孩会在40多年后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上海教育》上看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博士的一篇文章。文章说:“我在做研究工作之余,最大的嗜好就是下厨做菜,与妻儿、亲友一起享用。之所以喜欢下厨,可能是因为自己喜欢动手做一些组合操作的事情。我小时候喜欢玩积木,除了建房子外我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会到库房找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15日凌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在睡梦中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他的学生打来的:“朱先生,恭喜您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回答是:“别开玩笑!”可是.刚刚放下电话.一名记者又来电话问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感想.他还是不信。  相似文献   

12.
课题规格: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申报单位: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开题时间:2000年12月 简介:朱棣文是一位华裔物理学家,于199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祖籍在太仓,从我校被命名为朱棣文小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发挥名人效应,开发校本资源,从朱棣文的成长、成功、成名的事例及他的言论中去寻找人才的成长规律,为我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指导,并由此办出学校的特色,打出学校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  相似文献   

14.
1978年秋天,朱棣文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仅仅6个月,他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聪明和才干。由于他工作出色,很快就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贝尔实验室,朱棣文开始了他真正的物理实验生涯。他是一个爱啃硬骨头的人,特别爱找别人很难完成的工作来做。有一个实验项目,难度很大,有不少人从事过这项工作的研究,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可朱棣文偏偏选中这个项目,经过两年的实验,也没有取  相似文献   

15.
在"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与"人体第22对染色体密码被破译"、"哈勃望远镜发现最遥远的天体"等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的重大成就相并列的有一条是:"朱棣文完成现代版‘比萨斜塔实验'".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17.
崔琦者,何许人也?他是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10月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为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为继1997年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的又一位华裔得主,也是自1957年以来,在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说:“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别人不同的心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应该说,这一评价是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20.
刘轶 《广西教育》2006,(7A):36-37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要害。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被磨灭了,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要改变以上所说的状况,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创新,教师应充分认识和掌握新课标指导下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