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和国60年,中国教育完成了几个重要的历史转变,即:由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进而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由为政治服务的教育向为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教育的转变,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教育向适应乃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的转变,由移植模仿的导入式教育向自主创造的开放型教育的转变。共和国教育60年的历史,不仅是教育自身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和人类世界的不断进步的历程。对共和国60年教育历史的探索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应持冷静的立场,以客观的审视,表现其兴废过程,展示其成败得失,揭示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青年教师》2009,(10):25-27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无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开始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二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开始从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转变;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开始由规模扩张向教育结构调整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呼唤,是教育由社会功能向本体功能转变的历史必然。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必须由一元走向多元,教育的发展必然从“社会本位”走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改革走向与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特点:师资培养由定向向非定向转变;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转变;课程体系由专业性向基础性、综合性转变;毕业生由“统分”向自主就业转变;师资培养和培训向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这一根本转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中国的国情和客观现实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就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中国之所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主要由于:一、这种转变有其理论依据。二、这种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由建国之后阶级关系的变动以及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决定的;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初始和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是居于当时车际情形所需。三、这种转变具备了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建立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牢靠的工农联盟,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中国共产党政策正确。正因为如此,到1956年底,中国社会基本上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它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转入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就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而创造条件的,它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放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人类的发展观亦由传统的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转变。发展绿色物流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目标就是实现物流系统效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和平衡.使得社会经济、物流产业、生态环境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念解析城镇化又称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引起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从高考复习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我们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人口迁移、城乡关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历史知识,以城镇化为线索将这些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责任,只有教师的角色由权威意识向平等意识转变,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由个体劳动者向教育合作者转变,由重知识向重发展转变,由知识化向专业化转变,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Let ú3={(x1,x2,x3)|x1,x2,x3∈ú} be a 3D vector space, x=(x1,x2,x3) and y=(y1,y2,y3) be two vectors in ú3. The pseudo scalar product of x and y is defined by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群众监督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群众的监督极其重要,然而在我国,无论是权力监督还是权利监督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或虚位,因而必须进行人民群众监督的改革:改变人民群众监督的思维方式,规范国家权力的运作,扩大和保障人民的监督权利,构建合理的人民监督体系,实现监督力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西方法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三个有着一定代表意义的人物及其流派。  相似文献   

14.
杨志玲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23(2):106-107,F0003
在介词By开始引入施事后,by与动词的不同松散表现方式为巩固by+施事功能和其语义多样化提供了句法基础。其他词性的衍化取决于隐含的时空等论元所具有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5.
《慎子》提出的法治为主,人治为辅以及礼法兼顾的观点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慎子》国家管理思想中所倡导的人治、法治、术治兼顾,既是刑主德辅思想的基本源头,同时也是从礼治到法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给现代国家管理者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下,文化渗透进大学校园,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采用一种有效的文化教化方式,通过对已有文化成果的提炼和概括,选取广泛的、高品质的教育素材,着重创设一种立体化、互动式的教育场景,实现教与学的视界融合.同时,将教师的模范品格、学识风范、榜样行为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以促进大学生的人性完善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7.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权法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占支配性地位的法律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虽已衰落,但仍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直接继承于西周,加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因此,在“礼治”、“德治”、“人治”以及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都受到了早期神权法“天命”、“天罚”、“以德配天”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表现,它成为社会主体对话与交往的工具,其在所有社会规范中的特殊功能正渐进凸现。德治是法治前提下人们至高无上的一种人文精神,它合理解决“小我”与“大我”、社会正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法、德兼治已成为高层决策者和思想界的一种共鸣,是中国治国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