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久前发表了他的一部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在西班牙语国家刚一问世,立刻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作者在接受意大利《团结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一新作的创作过程以及今后的创作计划。《团结报》,罗马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193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其成名作便是创作于1918年的《天边外》。这部戏剧虽然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但其字面意义却是非常的清晰,因此很容易概括出它的故事情节,因此,不妨尝试一回“裸读”——不借助任何文献资料,只凭借自己的直觉和阅历来理解这部作品,于是,读者很容易从戏剧中发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警示。  相似文献   

3.
正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他领导的小剧场运动和严肃戏剧创作为世界剧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毕生刻苦创作了二十一部独幕剧和三十部多幕剧,凭借着被誉为"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首次问鼎普利策奖,随后又凭借《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又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把美国的戏剧提升  相似文献   

4.
《赵氏孤儿》的西方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一部法国戏剧《中国孤儿》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这部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的剧作 ,就是当年伏尔泰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所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把历史回溯几百年。 1689年 ,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七年 ,法国传教士马若瑟来到中国 ,学会了汉语 ,他将《赵氏孤儿》这部元代文学杰作译成了法语 ,寄给法国富尔蒙王室图书馆。该剧译本片段于 173 2年 2月发表在巴黎《水星杂志》上 ,全文则收入法国耶稣会会士杜赫尔德主编的《中国通志》(173 5 ) ,此乃中国戏曲在西方的首个译本。该书中 ,中国文学译本除了《赵氏孤儿》 ,还有《庄子休鼓…  相似文献   

5.
1831年,斯丹达尔重返意大利。1834年他开始创作《吕西安·娄凡》(直至1890年始出版),这是一本攻击七月王朝的小说。1839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巨著《巴马修道院》。这部极为复杂的小说以意大利为背景,它对爱情的千变万化及细致差别作了比《红与黑》更为精密的分析。监狱再次用作矛盾发展的场所。该书对于滑铁卢战役的讽刺性的描述也极为重要。书中的主人公法  相似文献   

6.
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威廉·福克纳未发表的十四首爱情诗——《春之梦》。这部诗集是作者曾同意出版的一组长篇诗歌,也是他弃诗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写的最后一部诗集,在此以后,他便开始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的写作。作者曾于1921年将这些诗装订成册,赠送给他的未婚妻埃斯特尔·弗兰克林,并于1923年经过重新编排之后交给了一家小出版商出版,但由于缺乏资金,以及作者本  相似文献   

7.
<正>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他于19世纪80年代创作了多种形式的作品,其后成为19世纪90年代早期伦敦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如今以其短诗、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及戏剧作品闻名,他的牢狱生涯和早逝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一)理查德·艾尔曼的《王尔德传》,近来所读的一部大书,其中的一段脚注引起了我的兴趣。王尔德系狱时,给狱方先后开了三份书单,监狱拿去向内政部请示,后者都批准了,只要书的总价不超过分  相似文献   

8.
本月份,英格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久已遗失的史蒂文生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成为震动世界文坛的一件大事。史蒂文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宝岛》和《化身博士》等畅销名著的作者。这部《一首古老的歌》是史蒂文生在二十七岁时写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斯坦贝克的日记发表斯坦贝克于51年前出版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始终是为数不多的改变了人们态度和政府政策的美国小说(如《汤姆叔叔的小屋》)之一。为了纪念这部小说发表50周年,原出版商又出版了新的版本,同时出版的还有斯坦贝克在完成这20万字手稿的五个月当中所写下的日记。斯坦贝克,当年36岁,把他的这些日记当作每天写作的热身练习。他给自己鼓气说:“这本书必须是一部佳作,必须是。我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他的日记的魅力在  相似文献   

10.
1931年,伦敦的坎士塔布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被人称为《萧伯纳情书》的集子。这部“情书”的对象,并不是萧伯纳的夫人夏绿蒂·潘旦馨,而是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在这部两人的通信集里,双方(尤其是萧伯纳)于谈论艺术、戏剧等问题之余,大肆卖弄风情,将爱尔兰人流光溢彩的性情表露无遗。但无论怎么说,这样充斥大量热烈爱情词语的信件发表,必然会引起很大误解。对文坛风气颇为熟悉的萧伯纳,便迟迟不同意该书出版。直到通信一方的爱兰·黛丽去世三年之后,这部书才得以问世。既然是一部热烈的“情书”,双方又非终成眷属的恋人,为何萧伯纳敢于并…  相似文献   

11.
《等待戈多》,这部风靡欧美大陆的荒诞派戏剧扛鼎之作,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贝克特受到一幅油画的启迪和滋养而创作的,而对于这幅画知道的人怕是更寥寥无几了。贝克特作为20世纪举足轻重的戏剧家和作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贝克特和绘画艺术的渊源似乎并不为大众所知,事实上,贝克特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绘画鉴赏大师,而他自己的创作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作家奥茨笔下的奇特人物张熙觉编译《菲纳》是生于1939年的以色列小说家阿莫斯·奥茨新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10月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作出选择方面有困难的人。奥茨介绍说,“如果你问他是想要咖啡还是要茶,他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相似文献   

13.
正《血疫》是由美国纽约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自1994年作品问世以来,《血疫》已经售出了三百多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长大,之后就读于波莫纳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英语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对非虚构类纪实文学和新闻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着手创作。他尤为擅长科普类写作。1984年,他的一部天文学题材的作品《第一道光》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1992年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高危地区的危机》的文章,后来他将这  相似文献   

14.
1994年3月28日,82岁的尤奈斯库在巴黎逝世。他的故国罗马尼亚出现了这样的评论:"戏剧的国王死了,国王的戏剧活着。"尤奈斯库以开创"荒诞派戏剧"而著称。荒诞派戏剧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蓬生 《世界文化》2011,(2):27-28
哑行者,中国上个世纪曾旅居英美42年的文化名人蒋彝之谓也。20世纪30年代,他首先去英国,在那里生活达22年。这期间,他开始以哑行者为笔名,用英文创作系列游记,而其中的《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爱丁堡画记》《湖区画记》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6.
派拉蒙公司、米拉麦克斯公司2002年联合出品的《The Hours》,中文译名《岁月如歌》,也译《时时刻刻》。上世纪20年代初,住在伦敦郊区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尼科尔·基德曼饰)正着手创作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达洛韦夫人》,同时她也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达洛韦夫人紧紧抓住,或者说被其内心的不安紧紧抓住,内心与现实这两重世界之间的巨大裂痕撕扯着她,使她不得安宁,临近崩溃。1951年,家住洛杉矶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阅读了这部小说。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她,她内心的沮丧被书中的自杀倾向更加强化,终日忧郁而恍…  相似文献   

17.
冈特·格拉斯在他的小说《铁鼓皮》初版时年仅30岁,这部关于小人物奥斯卡·马策拉特的小说取得巨大成功,20年后被福尔克尔·施勒恩多夫改编为电影,使引起争议的奥斯卡更加驰名。然而,尽管格拉斯一直在努力拼博,却再也没有创作出象《铁皮鼓》那样成功的作品。尽管他的其它作品如《非人的岁月》和《比目鱼》等都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远非《铁皮鼓》那么为人们所喜爱。有时他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春,承德话剧团排演了六场历史话剧《帘卷西风》。该剧是著名编剧孙德民对他的山庄戏剧《懿贵妃》进行的再度创作。《帘》剧严格遵循西方传统的戏剧理念,讲求舞台动作和戏剧冲突,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突现性格,与《懿》剧相比,《帘》剧结构更加紧凑,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这也表明作者编剧技巧与理论认识的更加成熟、深刻。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阿契尔说过:“如果不懂得戏剧结构的特殊艺术,即使对人的本质与命运有着最深刻的洞见,也不能借戏剧这一载体有效地表现出来。”显然编剧孙德民深谙此道。时而波澜不惊,却决…  相似文献   

19.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1922—)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兼教师。195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儿吉姆》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书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富于喜剧性的反英雄的典型,他的名字在英国家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的《狄托的仁慈》搬上屏幕正当莫扎特投身于《魔笛》和《安魂曲》这两大巨作的创作之际,他不得不又奉命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二世在布拉格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之庆典而为二幕歌剧《狄托的仁慈》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