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正在进行改革,高师的教育实习也需作出相应的改革。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应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搞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未  相似文献   

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近几年来,关于智能的发展和培养,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探讨的热门课题。笔者在《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教学过程中,对此问题有些许不成熟的意见,愿加入讨论者的行列,以期正于方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指针,也是改革历史教学的指针。历史教学肩负着历史知识教学、发展和培养学生智能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项任务。近年来,广大历史教师对加强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对历史课中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历史教学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按照“三个面向”这个教育改革战略方向的要求,历史教学还必须作更大的改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因为,人事智能决定着学生能否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人生的根本保证,是学生能否解决其社会性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认识到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事智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建立课程化与全面渗透相结合的人事智能培养模式。第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人事智能发展的优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汪重学生智能的培养,这是教育贯彻“三个面向”的需要,也是当前全面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能问题的核心,而求异思维,收敛思维,迁移思维、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作了初步尝试,本文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王红翠 《考试周刊》2011,(3):156-156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首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能够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中学素质教育。下面我对课堂教学中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 ,广大政治教师为搞好政治课教学 ,积极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 ,在课堂教学中 ,仍存在着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忽视素质教育的倾向。笔者认为 ,在中专政治课教学中 ,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 ,不仅能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而且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当前 ,各级各类学校都强调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而发展学生智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发展智能的核心部分 ,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 ,直接影响着智能的发展水平。因此 ,作为直接帮助和教…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它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发展学生智能三项任务。中学历史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要赶上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近  相似文献   

9.
传授知识与开发智能的关系是历史上争论未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囤内外教育界正在探讨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现代社台的发展特点,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出发,就高等工程教育必须着重开发学生的智能、开发哪些智能和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问题,提出一些拙见。一、着重开发学生智能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原则这里讲着重开发智能,既非贬低传授知识的重要作用,也决不是反对系统地学习某些基础理论知识,而是说明开发学生智能应作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心,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作用,说明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现代科学证明:大脑从视觉渠道吸收外界信息率为85%,而从听觉渠道的吸收率仅为11%。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注重学生阅读书本知识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的内容就会更多更为持久,教学效果就能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应当是我们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双向活动的过程 ,要提高历史教学实效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简述其具体做法。一、培养学生课前阅读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这样比喻 :“阅读是吸收 ,好象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阅读课本是学生从事学习最基本的活动 ,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何学习和阅读历史课本 ,培养科学的读书方法 ,把读书、听讲、完成作业和课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智能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热烈讨论.新意迭见,发人奋进.这不仅是个教育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从1980年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在初二和初三年级选取了14个学有余力对历史又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历史兴趣小组",配备二位指导教师,每周活动2小时,在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智能方面作了一些实验和探索,激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求历史知识的浪花.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兴趣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培养、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处于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易于接受好的影响.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的过程,主要是用数学材料进行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在思维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已有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教学中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阅读能力对学生智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本人多年来对中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开发人的创造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要从启蒙时期抓起。这一时期,学生的脑神经细胞成长和智能发展很迅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阶段,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呢?我以为,运用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一、运用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今历史教材图文并茂,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了条件。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多数学生阅读历史教材时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效率很低。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课文内容提出思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这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二字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是一个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智能的发展和身体素质增强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基础教学,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艳 《考试周刊》2008,(15):225-226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自1983年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优势智能,弥补弱势智能,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日益盛行的教育游戏出发,探索了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以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越来越倡导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能为主.九年义务教育历史学科大纲和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种现代教学论思想,历史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只重传授知识的倾向,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历史教学不仅要客观地再现历史现象,而且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思维能力带到社会生活中去,以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形成历史概念对于全面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三项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形成历史概念是落实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关键,是深化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