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让人民大众愿接受、会应用,并给人民大众带来切身利益。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理论。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进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进行研究,必须选准三个研究视角:理论抽象的视角、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2.
以实践的角度来认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质要求和必然追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以理论成果造福群众,理论宣传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视角看,当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几乎都是从传播者角度展开的。其不足是未能清晰而明确地凸显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从主体认识论向度来开展此研究,是对上述不足有效弥补。对于普通大众认识或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来说,关键事件、相关人物、日常生活等是重要的认识中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找准这些认识中介,唯此,才能使人民群众自觉有效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武明 《华章》2012,(35)
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理论要掌握群众,群众要掌握理论,是理论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两者之间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各自目标的,这是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队伍、领导示范、制度设计、大众文化等视角来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同时推进理论与群众的结合。为此,我们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实践,切实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理论的彻底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群众的利益诉求的新变化,切实反映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的时代性。必须抓住人的根本,均衡多重利益关系,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理论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也是大众化的进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依然存在诸如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界定模糊;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识不到住;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视不够;严重脱离新时期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等问题。故此,应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界定;采取通俗形式、循序渐进;关注民生,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住;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有所作为。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理论只有走进现实生活世界、解决现实问题才容易被民众所接受,从生活世界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视角。关照现实问题,走进生活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和群众化,成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认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普及性等鲜明特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一元指导与多样并存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在理论的运用中普及理论、在理论的普及中引领思潮、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培育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素养,才能不断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作为当代农村的新生力量,对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重要作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最终体现为广大农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及践行的程度。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传播过程,大学生村官应充分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重点从确立其"意见领袖"地位、凝练转换传播内容、优化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农民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等方面,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农村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近年来学界对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已有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精神文明的建设,主要从实践层面加以研究,分析其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马克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主要从"破"和"立"的角度加以考证研究;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重塑,注重探讨了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路径、经验教训等方面;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主要基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梳理和审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继承和借鉴。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加强党对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军事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政治保证和理论前提;通过干部学校及在职学习、群众教育,以报刊图书、文学艺术、纪念活动等大众传媒为媒介,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同时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毛泽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他从分层教育目标、改进学风、关心大众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等方面有效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总结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原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坚持群众主体化、教育分众化、形式民族化和理论实践化等基本原则.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关系,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重境界是务理论之善,即人民群众所要接受的理论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重境界是致理论之美,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双向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双向互动与内在统一."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重在"理论创新";"群众掌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体现,重在"理论武装",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双向互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理论界掀起一股大众化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而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复杂性,政府的认识和组织,理论研究的不足,传统文化的制约,国际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因素,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科建设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论界、教育界、新闻传媒界、文化界的积极投入和共同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角度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内容研究、队伍建设和载体创新等方面,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于理论与群众关系的论题,指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在政治意识形态内涵上,从群众中来,是指马克思主义反映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到群众中去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武器,把群众中的自发行动提高到自觉行动,实现人民大众的基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决定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条基本途径是:从群众中来的实现途径和到群众中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大众化过程中,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群众变革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本文遵循从实践到理论、从特殊到普遍、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路径,具体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现实化原则、通俗化原则、民族化原则、时代化原则,旨在进一步探讨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