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比较、辨析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正确规范地说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形成平均分的一般策略,提升学生的思考策略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学具:课件、若干糖果和橘子图片。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悟研究的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生成"圆"1.谈话。师:大家玩过套圈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师:淘气来公园玩耍,也被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应比除数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抽象概括、数学思考等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意识和空间观念,感受"好玩的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整体感知"圆"一个小球绕一点转一周形成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青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明白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或做什么事拿不定主意时,应该学会跟别人商量。2.正确对待商量的态度和结果,学会商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魏真明 《新作文》2004,(2):30-31
【教学目标】学会作之前.对章进行整体构思能写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的作【教学重点】在分析实例的过程中,感受构思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在作之前,对章进行整体构思【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出"商量"1. 视频出示。(针对不敢商量)2.激起共鸣:你有类似情况吗?什么困难?(板书:学会商量)3.理解"商量"。商量是交流的方式;目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1.学会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方法和"乘法"的关联,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2.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究过程,体会用符号来表达搭配规律的简洁性,获得数学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课件)在队日活动中,小强和小红一组。
  师:他俩带了哪些食品?(生: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怎样分比较公平呢?(生: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平均数是在第一学段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但不代表学生能理解在生活中的平均成绩、平均产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于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2.让学生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3.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积极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生命树"、便利贴。【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抚触生命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3、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儿童文学词典》中这样描述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童话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采用童话方式,凸显童话特质,教出"童话味",使课堂"童味"盎然、"童真"勃勃,让儿童获得童话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与阅读乐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创造性复述故事。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和具体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3.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演、拓展续编等形式  相似文献   

19.
生如夏花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态度,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2.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既是惟一的,也是各种关系的合体;3.体会生命是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理解挫折对于生命的意义,学会勇敢面对挫折。【活动对象】初中学生【活动准备】课件、印泥、放大镜、眼罩、口罩、短绳、可移动的物品、朱德庸漫画《跳楼》、白纸、彩笔【活动过程】一、初识生命(热身)(一)展示课件大自然美丽(轻柔的音乐)—暴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会有目的地区分材料的主次。2.学会合理安排材料顺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发现问题1.用十分钟时间,以"我与北京奥运"为题写一篇短文。写自己在奥运期间经历的事情,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字数不限,尽量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