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使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合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的起点要定得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教师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其教学效果必然明显.下面谈谈本人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4.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已有了一些小数除法的经验,知道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对齐的道理,只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不能直接计算,要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才能计算,所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转化”和怎样“转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已运用“转化”方法解决过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转化”数学思想,又因为本节课所运用的转化依据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 相似文献
5.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想研究
1.求民主的教学作
风陶行知曾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教师如果板着一副生冷的面孔,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摆布、指使学生,学生怎敢研究?如果教师在和谐的笑容中充满了对学生无限的期待,在学生的成功里有教师的赞赏与激励,在学生的失误中有教师的宽容与鼓励,学生也将化“期待”为动力,在“我一定能行”的巨大驱力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并力求做得更好、更完美. 相似文献
6.
7.
戴静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4):172-174
创造力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出独特的、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内容:人教版新课程第六册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P19—20教学目标: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根据意义进一步巩固基本除法应用题,同时,初步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并让学生感受到这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蔡春妹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2):115-115
从复习铺垫,在导入新知中渗透转化思想、尝试探究,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领悟转化思想、拓展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转化思想三个方面,谈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12.
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计算法则时仅以学生掌握计算法则为根本目的吗?仅将“循理入法,以理驭法”作为最高境界吗?除此之外,计算教学还能追求什么?最近我在教学小数乘除法时,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再创造”地学习计算法则进行了思考与尝试。下面是我两次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函数的核心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的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规律’(关系)”。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将规律表述出来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五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函数思想呢?一、在探索“数与运算”的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1.小数乘、除法的学习。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从另—个角度引领学生领悟乘法运算中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这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小于1,积小于这个因数;另一个数越接近1,积就越接近这个因数。小数除法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除数小于1(且大于0),商会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的规律,而且会体会到,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缩小n倍,商反而扩大n倍;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缩小n倍,商也缩小n倍。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第一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最后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相似文献
15.
16.
陈欣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54-55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数学教学中,要全方位揭示思维过程,以达到充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数学的概念教学、公式定理教学和解题教学中,应主要揭示并突出以下三个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