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有义务对其展开科学的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长期与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相处,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其在思想、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班主任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新、活"上做文章,与学校、任课教师、家庭和社会沟通联络,协调教学与儿童生活、就读环境的关系。将儿童文化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受所处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融合教育环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一名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进行审视与深入探索,通过稳固自我支持、给予学校支持、寻求社会支持、共筑家庭支持,为孤独症儿童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家庭与儿童个性社会化姚本先家庭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它还是儿童最早的教育场所,是儿童个性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在家庭里,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比起幼儿园和学校,家庭对...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响云南民族贫困地区低龄寄宿儿童学校适应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家庭、同伴关系、民族文化差异等方面,而想要提高低龄寄宿儿童学校适应能力应该在国家政策、学校管理、资金争取、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家校配合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创造条件使低龄寄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尚莹 《江苏教育》2014,(10):55-56
所谓儿童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和相互认可的游戏规则。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班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班主任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引路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新、活"上做文章,与学校、任课教师、家庭和社会沟通联络,协调教学与儿童生活、就读环境的关系。将儿童文化融入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来,针对不同个性儿童因材施教,用爱与儿童交流,用真情与各方沟通,引导儿童成为他自己,让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得以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首先要了解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对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影响,在居家生活能力方面,中重度智障儿童进餐自理能力较好,着装、如厕、个人卫生自理能力较差,在社会生活能力方面,包括安全、社交人际、环境适应、信息素养和特殊行为等,其整体水平皆较弱。  相似文献   

8.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一项源于民心、归于民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种好的办学形式。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千万间校舍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寄宿生数量急剧增多,尤其是低龄寄宿生(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规模也开始呈上升趋势。寄宿生低龄化趋势的出现,对小学寄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低龄寄宿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民族地区需要寄宿的低龄儿童,大多生活在地广人稀的边远农牧区、高寒山区和边疆地区,在求学路上,他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也与日凸显。如何让这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前,对低龄小学生寄宿制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在低龄小学生寄宿管理方面,立足于低龄寄宿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实现了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寄宿管理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在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在这种缺少父母亲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要想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抓共管,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在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深度、重度贫困家庭低龄儿童的教育问题仍亟待解决。保障特困家庭儿童能够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彻底解决深度贫困家庭低龄儿童的教育问题,单靠现有的扶贫政策仍有不足。针对这一难题,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通过兴办针对特困儿童的公立博爱学校,探索出一条财政兜底、精准保障、社会参与的教育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京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环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养育环境及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对学校教育满意度高,显示出南京实施的流动儿童管理措施成效显著;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流动儿童积极正向的人格特征表现得多,消极负性人格特征表现得少,但少数流动儿童的人格问题应引起家庭和学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布郎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强调儿童在环境中的发展,指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间系统(如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工作的环境)和宏系统(如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和意识形态等).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宏系统的变化影响外层系统,进而影响儿童所处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对儿童发展(包括品德发展)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微系统和中间系统上,而应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系统工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学校或家庭的定向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中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当前知识爆炸,网络普及的社会背景下,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特殊家庭儿童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存在消极、自卑的心理,当其想到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的冷眼相待,就容易情绪悲观、消极自卑,对前途信心不足。特殊家庭儿童心理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对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教育与引导,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尽力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布郎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强调儿童在环境中的发展,指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间系统(如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工作的环境)和宏系统(如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和意识形态等).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宏系统的变化影响外层系统,进而影响儿童所处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对儿童发展(包括品德发展)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微系统和中间系统上,而应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即跟随在城市务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来到城市居住和生活,其户籍仍为农村户口,在城市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并达到接受义务教育法定年龄的适龄儿童,他们从进入城市学校开始就处在一个充满矛盾的身心发展变化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都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着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足和社会教育缺失都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多方给予流动儿童心理关爱,助推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留守“空巢村”的儿童,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等方面,与一般儿童相比,有较大不同。当前要解决好对空巢儿童的社区关怀,必须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关怀网络,具体包括:要完善国家的法规政策,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空巢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加强父母关爱,重视家庭教育;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  相似文献   

18.
张旺 《教学与管理》2005,(11):32-34
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在今天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受教育者不仅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更要受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就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搞好教育工作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但随着家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功能的不断削弱,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被社会(尤其是学校)所忽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教育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布郎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强调儿童在环境中的发展,指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微系统(如家庭和学校)、中间系统(如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工作的环境)和宏系统(如儿童所处的社会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和意识形态等)。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宏系统的变化影响外层系统,进而影响儿童所处的微系统和中间系统。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对儿童发展(包括品德发展)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微系统和中间系统上,而应在各系统的相互联系中考察儿童的发展。在这种意义上讲,不仅应关注幼儿…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处于均衡发展阶段,而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这个阶段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教师应该拓展知识、做心理辅导、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家校联动,全程管理,更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相互协调与相互督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