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8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第108~109"练习与实践"第1~5题。【教学目标】1.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意义和方法。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会画轴对称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拼、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页。【教学过程】《旋转》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内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体运动的方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就是《旋转》,教材通过欣赏、操作、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合情推理能力。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册数学第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体会到按一定顺序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车票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其实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用自己所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通过对图形的分、搭、折、剪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培养交往、合作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能正确地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2.使学生在操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合理利用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认识特点(P PT演示先出示: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和小兔钟面的图形。接着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小衣服图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1~5题。【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3.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分享的学习品质。【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课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约分"的《自学评价单》。《评价单》主要问题如下:(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你能写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8页例6及随后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请问:如果要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预设:长方形。师:测量过教室的长、宽分别为8米和6米。请在纸上画出教室地面的平面图。【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看似信手拈来,实质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将图形的放大、缩小与认识比例、比例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讲述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P38~39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课例。意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一、猜想中唤醒旧知经验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的一部分,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提问:猜出来了吗?刚才我只出示一半,你是怎样很快就猜到脸谱图的?它的对称轴在哪?揭示: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推算、验证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的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薛克松 《海南教育》2014,(10):50-5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时内容,教材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