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路径。虽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就目前来看,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驱动机制的理解仍不充分。基于系统论研究视角,构建制造企业、消费者、政府和科研机构“四位一体”的驱动机制模型,探究其内在机理,提出四大主体驱动力模型并探讨其作用于市场、技术、利益、政策、法律、人才、理念等要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制造业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强化解决顾客问题的服务能力,加强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都具有紧迫性。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微笑曲线的观点,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服务化过程中企业价值链延伸的过程,结合国内外若干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化过程的例子,对制造业服务化可供选择的路径进行探讨,指出具有不同能力和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服务化可以依循的四条路径,归纳了各路径的特点、适用对象以及路径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企业究竟是怎样成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定服务化战略的?其服务化战略的成功选择需要何种企业能力?既往研究对此没有做出说服性的解释。本文以三家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与方法以深入剖析所选案例企业,发掘出"支持顾客行为的服务提供"、"支持顾客产品的服务提供"、"顾客知识获取能力"、"顾客服务操作能力"、"制造业服务化绩效"五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生成逻辑与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并不是企业随身所欲的经济行为,它是受企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自身业务属性和顾客业务需求特征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结果。同时,理论模型也表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获取和改善与制造企业开发或培植与服务化战略性质保持相对匹配的特定企业能力存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与知识资本理论,首先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基于知识资本的中介作用机制,其中将知识资本界定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三个维度,之后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影响机制看,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该影响效应存在着行业异质性;从制造业行业异质性视角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却是显著的,但影响效应不存在着差异性;从服务要素投入行业异质性视角看,低端服务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服务化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高端服务要素投入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作用机制看,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新设施资本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渠道,其中创新设施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大,研发资本的中介作用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制造业企业301份调查问卷数据提出并验证反馈寻求、双元创新、组织整合惯性、组织结构特性、组织公平感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跨层次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反馈寻求行为正向影响制造业服务化,并以组织双元创新为中介;此外,组织整合惯性,组织结构特性和组织公平感在其中产生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整体制造业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反馈寻求行为和双元创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方静 《科研管理》2020,41(7):61-69
本文基于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与2000—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Probit模型和面板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处理了样本选择偏差、改变投入服务化衡量指标和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受到服务要素投入、企业所有制结构、所处地区、生产率等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企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服务化与河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说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河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已经制约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分析了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河南新型工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7):15-20
通过组织层次双元创新作用于组织层次制造业服务化,构建了个体层次反馈寻求的跨层次演化主模型;在主模型中引入战略柔性调节变量形成了本文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在华跨国制造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45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个体反馈寻求对于组织层面的双元创新以及制造业服务化均有积极的跨层次促进作用;双元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并且在反馈寻求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战略柔性在个体反馈寻求与组织双元创新关系中起着跨层次调节作用;战略柔性在双元创新与制造业服务化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鼓风机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实施服务化战略进行了研究,特别关注服务化的驱动力、服务化过程以及服务化保障,初步构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1)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市场环境、高层管理者、顾客需求与参与;(2)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探索性特征,遵循着理念、战略、内容、流程的基本顺序以及目标定位、分析论证、内容设计和执行实施4个阶段;(3)服务化的保障主要包括公司战略、组织结构与技术研发等。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从空间结构上看,技术创新体系是由企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技术中介机构五个子系统构成;从时间过程上看,应当包括融资投资体系、科学研究体系、技术开发体系、技术扩散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六个部分。最后提出了由八种因素组合作用而形成的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不同流派对良心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若从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视角来定义良心,"完整的良心行为"既要关注行为者的动机,又要关注行为效果。以此为基础,良心道德教育若想真正唤醒与培育个体的良心道德水平,需要整合"他育"和"自育"两种方式。在个体的稳定人格尚未真正形成之前,宜以他育法为主,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以境育情法、情理交融法等方法提高个体的良心水平;在个体的稳定人格真正形成之后,宜以自育法为主,可以运用内省法、修心法、践行法等方法提高个体的良心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民 《科学学研究》1991,9(4):34-39,48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各种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的多元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坚持技术创新的多元动力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冰 《软科学》2007,21(3):104-107
对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对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目标、自主创新的动力要素及相互关系、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机理等动力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在品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从心理与精神这一新的角度探索了品牌的内涵,指出了品牌的实质和内涵是生产者与顾客之间这种互相依赖、互相忠诚的共生关系,是双方追求合作共赢的心理契约。并对品牌显影的研究偏重心理与文化角度,提出了从品质、档次、风格3个方面创造附加值是品牌的基本效应。最后从信息的角度论证品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产生动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俊荣 《情报杂志》2002,21(12):76-78
回顾了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历史演进,分析了电子文献传递服务产生的原因与动力,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郭然  原毅军 《科学学研究》2020,38(3):448-456
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日益加大,服务型制造是否能够提升制造业效率、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型制造整体上可显著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2)服务型制造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制造成本与交易成本,对制造业效率提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3)服务型制造相关服务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运输和邮电业、金融业均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房地产业因过度繁荣提升了企业的制造成本与交易成本,从而对制造业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可见,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带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无疑是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文章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其次在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分工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作用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资本积累、服务外包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通过生产资料的转移和积累、培育核心竞争力、知识和技术外溢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三者结合又可以共同创新服务形态,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还针对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创新能力低、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集聚式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等6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