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环境差、地位低,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症状。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其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有明显的表现,对教师自身、对学生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成因有四个因素: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其对策有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在因素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更稳定持久的因素。教师具备终身教育的观念、学会学习的能力、专业反思的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使自身职业的价值更多来自内部,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尊严与人性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教师自主意识是焕发语文学科独有魅力及语文课堂应有风采的必然保证。然而当前。教师自主意识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却观照不够,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定位落入俗套、教学内容选择亦步亦趋、教学手段运用固步自封及教学心理关注上的熟视无睹。唤醒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意识.教师自身需要树立职业尊严、提升教学激情;不断教学反思、自我统整课堂;加强专业学习、升华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的调适与训练是使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自我维护、保健与训练,最终达到增强社会适应性、弥补个性缺陷、养成良好职业心理品质的目的。它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积极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心理调适与训练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影响力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心理影响力量。教师的这种影响是教师个人决定教育成效的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集中表现。因此,它也和其他影响力一样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果教师不能在教育过程中进行自我整饰,很难发挥其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一、影响教师影响力的因素1.教师自身因素教师自身因素是教师影响力的基础,是教  相似文献   

6.
兰惠敏 《教育探索》2012,(5):143-145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的个人成就感.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职业本身、学校、教师个人和学生四个方面.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弱化职业期待,改善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增强个人归属感;建立高校教师支持系统,提高个人成就感;增强职业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教师自主意识是焕发语文学科独有魅力及语文课堂应有风采的必然保证。然而,当前教师自主意识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却观照不够,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定位落入俗套,教学内容选择亦步亦趋.教学手段运用固步自封及教学心理关注上的熟视无睹。要唤醒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意识,则需要教师自身树立职业尊严,提升教学激情;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自我统整课堂;加强专业学习,升华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8.
专业知识场景中,教师具备的独特专业自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枯竭是职场压力下专业自我的一种失落,教师往往表现出行为上的去人性化、情绪疲劳以及成就感的丧失。改变角色定位,重塑专业尊严,是教师专业自我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身份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民办幼儿园教师面临个体自我身份缺乏正确认知,人际互动困难,他者有效评价较低等问题。从自身职业素养、幼儿园管理、社会职业认可等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运用Brewer的三重自我建构理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建构提出策略。个体自我层面,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胜任力;关系自我层面,提高福利待遇,建立群体归属感;集体自我层面,明确民办幼儿园教师身份,提高职业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海 《教育探索》2003,(1):100-101
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我能力的一种信念和认识,它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影响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学校应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提高集体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专业知识场景中,教师具备的独特专业自我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效果.教师的职业枯竭是职场压力下专业自我的一种失落,教师往往表现出行为上的去人性化、情绪疲劳以及成就感的丧失.改变角色定位,重塑专业尊严,是教师专业自我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根据这一心理,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学生人格,不要动辄伤害学生自尊心,对学生的问题一般要采取个别批评和疏导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是以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和职业目标三个核心概念来解释职业选择和发展行为,比传统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更关注从个人、心理、社会互相作用的角度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为职业胜任力特征构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基础。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有助于对就业指导教师甄选、聘用、培训和考察,以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和提升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心理具有如下特点:职业动机复杂多样,主要是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职业理想是寻求有技术含量、稳定、环境好、且能长远发展的工作;实现向上流动的梦想角色认同是渴望成为"工人"和"市民",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职业价值观体现在职业尊严、个人价值诉求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职业适应性既有长处也有不足;职业选择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影响,机会不多,空间狭小;职业满意度低下,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聋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聋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既有普通学校教师的共通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聋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不良情绪反应、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和职业倦怠等。造成聋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职业的和个人的因素。应从社会体制、学校和个人等不同角度来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其履行社会角色和个体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执著于某些非理性的信念是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澄清个人情感与职业声望、劳动特点、个人价值、人际关系、多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避免错误信念的反复自动暗示和自我重复是理性情绪疗法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是否稳定是检验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作为以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教师,自身的情绪成熟程度必将直接作用于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影响教师个人职业上的成功。从长远来看,教师能否保持自身隋绪的健康状态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的学校管理、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欠缺、职业发展受挫等方面。这种压力长期、持续地存在会对教师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自身应正视职业压力,积极应对,完善自我,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学会调节和放松,有效地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与干预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社会因素、学科因素与教学的影响以及个体自身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职业认同度低,职业效能感弱,职业情感淡漠,职业行为偏离等倦怠心理。预防和缓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可以采取自我调适、同行互助、专家引领、学校关心和社会支持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秦超 《西藏教育》2020,(4):60-61
尊严代表对一个人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个人智慧等的高度认可。教师的尊严在教育经验、业务水准、生活品质提升的基础上促进个人专业不断成长。那么,教师的个人专业通常涵盖那些内容呢?笔者觉得,应含有个人素养、教育情怀、业务水平。教师只有努力实现自我成长,才能受到尊重,尊严才会得到体现,生活质量也会逐渐提升,这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出发点。教师尊严源自于广泛的阅读——提升个人素养。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造就了教师个人素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