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传佛教作为藏民族文化的核心,对藏族题材电影有着极深的影响。本文从藏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精神主题、人物塑造和创作细节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藏传佛教对于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以及藏族题材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解读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人物形象、创作题材、视听影像和民族电影等四个方面,对蒙古族电影的文化走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进而指明了蒙古族电影发展的基本出路。以期获得他族的广泛认可,进而自立于世界民族电影之林。  相似文献   

4.
民族题材电影是我国电影百花园里一株独特而亮丽的奇葩 ,是我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电影题材领域拓展上的一个新亮点更是在新中国大放异彩。民族特色、时代共名、汉族视觉构成了这些电影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曾有过辉煌的"十七年",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然而,该类电影现状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强烈反差,如今的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十分低迷,票房状况堪忧,它已经风光不再。纵观"十七年"时期几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不难看出,获得成功的少数民族电影都注重情节性叙事,而其他偏重异质性文化与少数民族风光的弱故事类影片,均没有留下喜人的成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要走向大众,加强情节性叙事,讲好故事是其创作关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现实主义影片一探索片一娱乐片”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歌舞片、历史片、革命片、生活片、儿童片、探索片和娱乐片七种类型。其中,探索片和娱乐片最值得研究和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先锋性,表达人文关怀,凸显娱乐性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总结其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探索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电影的造型元素像"形象符号"一样为观众传达着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电影的直观性使我们很容易明白画面的外延,但只有接触到画面的内涵部分,才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境界。蒙古族题材电影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道德理论观念,在电影的造型元素上均显示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蒙古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的光影、色彩、声音进行分析,进而和阐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并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过程是何等的艰辛和漫长.文章在这样一个思考的框架内,展开有关新中国电影中有关民族问题的思考.从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间,新中国总共出品了大约600部电影,其中约50部为少数民族题材,数量虽然不算很多,但其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却是其他任何题材电影所无法比拟的.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这个类型的影片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电影的造型元素像"形象符号"一样为观众传达着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电影的直观性使我们很容易明白画面的外延,但只有接触到画面的内涵部分,才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境界。蒙古族题材电影因其特有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道德理论观念,在电影的造型元素上均显示其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新世纪蒙古族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中的光影、色彩、声音进行分析,进而和阐释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并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5.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