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有幸读到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的《好课三味》,对他的关于"有语文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深有同感。语文承载的是语言文化,我们要教的就是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味。一篇文章要教出语文味,学生学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初中语文课堂完全可以借鉴王崧舟先生的见解,从"读味""品味""写味"三方面下功夫。下面,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走好这三步。一、读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以读为主,可以是单纯的朗诵,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刘鹏 《山东教育》2009,(7):37-38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在同事和学生中口碑甚好,因为他们常常为很少听到我的“海豚音”而奇怪,所以大家认定我天生就是一个温和平顺的人。但我却知道,是那个夏天,是那个难忘的学生,一直在冥冥之中提醒着栽.……  相似文献   

4.
语文三味     
梁杰 《考试》2010,(Z1)
高三生活,其基本状况都是与知识点为伍,与题海为伴,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况。即便是高三,我认为,各位同学也有必要抽出点时间来思考些稍微宏大些的问题,如在语文学习方面,国家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语文应该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参赛老师共上《幽经悲剧》一文,可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让观摩的老师有目不暇接之感。但比赛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颇令人深思:在处理文中描写古藤萝被砍的惨状这一教学内容时,有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引起了评课老师的争论。课堂实录(一)师:文章哪一部分描写了古藤被砍的惨状?  相似文献   

6.
解读语文味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淡,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面对这一问题,下面就我理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7.
<正>怎样将课文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灵动?怎样把语文课讲活、讲出味道来?这些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也是每堂课都要追求的境界。老舍曾言:“英国人烹调术的主旨是不假其他材料的帮助,而是把肉和蔬菜的原味,真正的香味,烧出来。”此话耐人寻味。若把一篇课文比作肉和蔬菜,那么,教师就要教出潜藏于文字深处的意义和情趣,还原它的艺术魅力。课教得有味道,学习效率就高。语文课要教出什么味道呢?  相似文献   

8.
看完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杂志上,充斥着语言暴力且带有文革遗风的杂文体的《缺乏学术素养的批评可以休矣》(以下简称"《缺》文")一文,我感到很失望。第一,程老师不是本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来回应我的文章的,而是态度倨傲,大动肝火,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这种表现令其大失学术水准。第二,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批判》共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曾听齐鲁名师毕淑娟老师做过报告,她曾经说过,“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有浓浓的‘语文味’:一是要有书声琅琅的韵味,二是要有咬文嚼字的滋味,三是要有动人心弦的情味,四是要有余音绕梁的回味。”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一节课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多媒体教学因为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师生对话交流的渠道等等都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一样,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建湖县小学语文两个有效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我不仅是这次活动的一个观摩、学习者,还是一个直接参与者。这次教学活动教者以娴熟的教学技艺,智慧的教材解读,洒脱的教学取舍,用自己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精彩,演绎着成功。但这次活动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总觉得公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用形象朴素的语言,阐明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真理: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精致语文追求能把语文课上成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让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优化与完美的过程。在精致语文的视野里,语文味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学生言语生命的张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作为核心价值的教学目标中,表现在以课文典范极具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在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作为学习主线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要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本教材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实践语文教学。笔者拙见,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凸现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用形象朴素的语言,阐明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真理: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一、走出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秋天》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课文。那充满童趣的调子让我欣喜,好像回到了童年一望无边的稻田里了。我似乎看到自己儿时的伙伴在稻  相似文献   

16.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人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相似文献   

18.
精致语文追求能把语文课上成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让语文教学实践在语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走向优化与完美的过程。在精致语文的视野里,语文昧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学生言语生命的张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作为核心价值的教学目标中,表现在以课文典范极具生命力的语言文字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在以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作为学习主线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要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本教材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实践语文教学。笔者拙见,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凸现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外花尽心血备课,课内费尽口舌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味索然,趣味很低。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缺少一种激活的方法,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产生回味的感觉,不能使学生保持学语文的持久的,乐此不疲的兴趣,笔者认为要使阅读教学成为合乎学生的胃口的佳肴,成为学生乐而食之的美味,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预测阅读,体会妙味一篇优秀的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真善美的结合,它是经过作者主观加工和妙笔生花,使之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精品。但学生在学习陌生课文时,总有一种求新不求深,求真不求妙的习惯,面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