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思品课的学生,教师的授课对他会产生多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做"媒婆",把思品课"说"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对思品课产生倾慕之心,只有两情相悦,思品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魅力,实现它的价值。2011年,暑期远程培训学习了专题五"谈思品老  相似文献   

2.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乐教"的角度,结合当代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逻辑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是"概论"课教学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概论"课对自身成长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周娜 《教师》2023,(29):3-5
构建“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把握“大思政课”构建的理论逻辑,方能把握其建设的现实维度。文章作者以分析构建“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起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思政课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更新教学理念、延展教学空间、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等一系列策略,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思政课”,以期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海南教育》2013,(6):39-39
<正>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正值改革创新之际,“大思政课”的提出恰逢其时。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通思政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壁垒,把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所蕴含的丰富育人元素挖掘出来,需要把握好“大思政课”的特色内涵、价值意蕴,充分激发其铸魂育人的教育伟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0.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下称"概论")的生命线,是提高"概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提出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从四方面有区别地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理解"概论"课的原理、观点、方法、立场时,适度运用当时的实际;着重运用现实最新的实际;改变单一运用"高、大、全"典型的局面,更多地联系平凡背景、平凡人物与事件的实际;联系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延伸、拓展"概论"课的原理、观点、方法、立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逻辑教学大讨论中,有的文章对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思维实际的认识是错误的,对传统逻辑的局限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仍坚持以传统逻辑作为高校逻辑入门课的教学内容。这些观点,反映了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阻碍了我国高校逻辑教学从传统逻辑向现代逻辑的转型。因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实现我国高校逻辑教学现代化就是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潘浩  皮武 《江苏高教》2020,(8):49-54
当"水课"从口语转变成学术概念时,需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大学"水课"的产生源于大学的场域压迫,课程与教学的弹性处境,课程主体的共谋沉默,以及管理者的视野盲区。因此,解决大学的"水课"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变革缓解大学的场域失衡,通过文化重建强化师生的个体责任,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评价保障课程的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思想政治课呈现重认知轻体验、重教条轻引导、重理论轻实践等特征,与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特征明显。在马克思生活世界观视域下,按照"从生活世界中来,到生活世界中去"的根本原则,围绕思想政治课回归人性化、生活化、系统化,以E校"茶叙"主题思政课为例,探究如何从主体参与、路径优化、过程建构等维度来打造"三位一体"大思政课程育人共同体。为此,要完善"以人为本"全员育人格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推行"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全方位育人模式,深化"魅力德育"时代内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树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时空育人理念,将思政课综合育人功能拓展到现实生活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14.
"五课一反思"教研模式文本研究基本流程:研课:教师对指定的教材进行钻研——研究文本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有关文本信息等。在个人研课的基础上,集体讨论,交流各自对文本的理解与设想,提出研课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对开放式教学理念在此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中国近代史纲要"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以及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绪论课教学在《材料力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学生思考逻辑的问答式教学设计方法,依次深入回答"为什么会有《材料力学》这门课"、"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架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金课”建设源于学生与社会大众对于水课的指责。面对“金课”建设实践日趋泛化的趋势,对其理念与逻辑的探讨很有必要。“金课”建设具有多维特征,背后主要有质量观、体验观与过程观三种理念。质量观奉行顶层逻辑,以督教为主,权力是主要变量;体验观奉行底层逻辑,以督学为主,环境是主要变量;过程观奉行实践逻辑,以督课为主,时间是主要变量。多种理念共生共存,符合“金课”建设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64):171-172
课例指的是教学课例,它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计划"到"实施"的一个过程,主要以某一个具体课例为研究对象,对该课程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而"两课"从教学研究方面进行阐述指的是研究课和示范课,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2010年起就在全省职业学校率先提出开展"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本文在给予"两课"的基础上,以纺织服装课程为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金晖 《中学数学月刊》2012,(6):25-26,40
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正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回顾"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磨课过程,既有同行间观点的碰撞,又有专家的点评指导;既有对教材、教参的反复研究,又有课后的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以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目标为出发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