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已渐渐地从战争的伤痛中复原过来。美苏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西欧、日本等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由原有的两极化格局向“一超四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未来,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然而世界并不“安分”,新的争端仍不断出现。和平问题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在经历了战争的创伤以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存,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从  相似文献   

3.
“和为贵”,是和平哲学的纲领。“和合”乃和平哲学最高宗旨。和平,即事物矛盾的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我们的民族不幸有过“斗争哲学”,以为斗争为万物之母。但我们忘记了,矛盾双方的共存、和平、相辅相成,才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用哲学术语来说,这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与战争相比,今日人类更需要和平。古代戎马厮杀,得到奖励的是浴血沙场的英雄,今日则颁发和平奖而不是战争奖。奖励战争和杀敌,这是人类走过的一段历程。和平主义已成当今一面旗帜(例如爱因斯坦)。共存共荣,相互依赖,才使事物存在和发展。分离和斗争,常常破坏平衡,造成灾难。战争乃毁灭之神,乃死神也。  相似文献   

4.
战争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或者说,战争是人类文明无法摆脱的梦魇。所以,有关战争的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新课程还设有专门的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幼儿园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课题,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多少儿童饱受了战争的残暴,甚至被炮火终止了不应该终止的人生。许多儿童由于战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受到疾病、饥饿的侵扰。人类一直在呼唤、争取和平,尤其是为了儿童而争取和平。陈鹤琴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指出:“使能永久地保持和平,维护儿上安全地发育和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这一个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便是为儿童而斗争的最重要的工作。”宋庆龄也指出…  相似文献   

6.
世界动乱和战争破坏、折磨着当代人类。霸权主义是危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弘扬儒家的“中和”思想精华,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时代性质的更替,世界主要矛盾的嬗变导致时代主题的转换。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让位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前途光明的正确走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兵同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战争与和平和人类存亡、国家兴衰、生命安危直接相关,因此自占以来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就极为关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强调要"慎战",认为战争是"凶器",非"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要尽可能保持和平的局面.在西方,古罗马人则提出:"战争好过悲惨的和平."并认为"战争当以和平为归宿",而和平则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换言之,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中,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2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其中阐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影响更大,声誉更高,许多国家已把这一战略思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的大前提和大环境已经到来。这个“大前提”,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尖端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强大到不能轻易使用的程度;这个“大环境”,即世界各种力量对人类生存与和平的认识深刻到成为制止战争的洪流。“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是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这颗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对于世界乃至世界未来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和直接,给世界发展与人类和平带来的利益更为巨大而明显。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遏止战争、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的最佳方略。  相似文献   

12.
具有简单否定属性的“非此即彼”思维源于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对立与斗争。战争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行为语言 ,换言之 ,明显带有否定性意味的“非此即彼”思维直接体现了你死我活的战争行为。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 2 1世纪中 ,两败俱伤的战争行为将不再使人们所愿意接受 ,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 ,即宽容、理性的“亦此亦彼”思维将会取代“非此即彼”思维而取得主导地位。人们在社会进步发展中也同时逐步减少集团之间的差异 ,并通过各种法律的手段淡化阶级、集团之间的差异 ,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快速发展 ,人类共同利益日益重要 ,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态度上就是认同感增强。“亦此亦彼”思维方式势必成为 2 1世纪人类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的政治革命的理念具有同构互演的特征。在西方政治思想中政治革命的理念历经古希腊至中世纪、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以后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阐述对政治革命理念的认识以及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政府主义革命、法西斯式革命等模式。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工业革命、历史循环论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和平年代,其理念潜移默化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当今人类已经走入“地球村”时代,人类之间的交往已经关切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历史课教学不只是学史.鉴今,而且还要弘扬人类历史化与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理念,因此,历史课教学以和平化为主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不可愈合的创伤,更加强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和探索。西方就从理论和实践上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探索,如开展体育竞赛、建立国际政府、建立国际法以及建立和平学和发展和平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和平进程。探索这一问题对当今和平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守明教授的《中国和平崛起论》已于2008年12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针对国际社会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探讨时代主题,论证国际社会制约因素“不容许”中国以“战争”方式崛起,只能以“和平”方式发展,从而说明不管中国主观“愿不愿”威胁世界,国际社会制约因素将使中国“不能”威胁世界;其次,通过考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中国坚持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兼顾的思想,说明中国始终秉承“和平”、“合作”的理念,只可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崛起;再次,对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理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题一]一提到战争,一般想到的就是炮火硝烟、枪林弹雨。其实,只要留心,战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从未停止,“非典”曾让我们措手不及,“海啸”、“禽流感”让我们防不胜防……这是另一类“战争”。我们呼唤和平,向往宁静,希望一切战争远离人类。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满分思维方向]这是一道富有挑战性的话题作文。因为我们远离战争,从来没有体验过战争生活,只从书本、电影、电视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要写好这篇文章,只有依靠平时的阅读积累,依靠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可以把人与自然之…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文简称“两个共同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两个共同体”理念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国家的友好交往,为人类共同迈向未来凝聚价值共识。广大青年是“两个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根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站稳中国立场,又致力世界和平,体现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翻开人类文明史,自产生私有制和阶级以来,人类社会就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运动着.人类追求和平,却又无法回避战争.而正义的战争,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既是中国各民族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文化活动,共同开发祖国的历史;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说,又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不断丰富、完善、发展与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怀着期盼和平的心态迎接21世纪的时候,伊拉克的战火、科索沃的爆炸声把我们从梦中震醒,巴以冲突和世界恐怖分子的活动也尚未平息。隆隆的炮火反复证明,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关资料显示:自公元前3200年以来,人类共经历大小战争14550次,和平时期仅有292年,无任何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