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指南》2004,(5):40-41
家长的呵护无微不至,20岁大学生不认识回家路3月1日,天津市一名20岁的大学生跟父亲到天津一家公司应聘后与父亲走散了。这名大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家。这名大学生姓韩,是天津市某高校应届大专毕业生。当天上午,他和父亲一起到一家公司应聘,中午结束应聘后两人在街上走散了。焦急的韩某在大街上转了半天也没找到父亲。因为身上没带钱,满头大汗的韩某只好找到民警帮忙。点评: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大误区是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分数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什么事都不用管。”成了中国家长的一句不约而同的“脱口语”。须知,一…  相似文献   

2.
有微不至     
天津市某高校应届大专毕业生韩某,2004年3月1日跟随父亲到该市一家公司应聘后走散,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身上又无钱给家中打电话,他找到巡警帮忙。巡警打通他家电话提出将韩某送上公共汽车自己回家,电话那头的父亲急了:“他哪认识路啊!我马上过来接,麻烦您就再多等会儿。”原来,韩某自小在家人的小心呵护下生活,就连上大学后每周回家、返校也都是父亲接送。因此,他连由学校到家的路都认不全,更别说由别处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39岁的迈克尔·帕克当年是个小流氓,读不进书去,还没念完中学,就当上了父亲,小小年纪便回家抱孩子去了。迈金利·戈尔德芬格中学毕业前三个月被学校开除,眼睁睁看着毕业证书泡了汤。他25岁时吸上了海洛因,成了瘾君子。讨厌上课的斯蒂芬·布拉特曼两年前离开了中学。今天,这个16岁的小伙子在便利店打工,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电子游戏设计师。以上三人本来都已放弃了通过教育来改变  相似文献   

4.
关爱子女是人类的共性。然而,关爱太多便是错了。据天津《每日新报》载,家住该市南开区某小区的一名20多岁的韩姓应届大专毕业生,在父亲带领下到和平区新华路的一家公司应聘,办完事后到金街去吃午饭,因人多父子走散。这个戴着眼镜、穿着考究、又高又壮的大学生竟然不认识家了。当巡警告诉他回家应该乘哪路车、走哪条路时,他竟然一片茫然,最后还是他父亲亲自到金街把他接回家的。读完这段真实的故事,我先是觉得好笑,继而又觉得可悲了。我和巡警产生了共鸣,韩某暑假就要大学毕业了,是个智力健全的人,怎么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呢?巡警带着这些疑…  相似文献   

5.
学校要召开家长会,我回家跟父亲说了。父亲说不去吧。我说你还是去吧。父亲看到我眼中的期盼,他向来都  相似文献   

6.
全美四大推销大师之一的汤姆霍金斯,小时候,父亲希望他当一名合格的律师。当他浪费了父亲毕生的积蓄,从律师学校休学回家时,他的父亲失望得流下泪来,并说:“汤姆,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汤姆只得在第二天离家出走,接着选  相似文献   

7.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六天     
<正>第一天王大山决定将儿子王小山送到父亲那儿去。王小山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很平静,对父亲,一年前他就已经是这个态度,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对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王小山今年正上初二,15岁,成绩在班里属于倒数几名,是学校和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他的父亲王大山更头疼。可是,孩子大了,打不得,骂不得,说了也不听,  相似文献   

9.
收集阳光     
在芝加哥,有位叫麦克的小伙子,他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扔下他,和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去了纽约,她说,麦克的父亲是个不配有家庭的人。而父亲却说麦克不是他的儿子,要送他去社会福利院,这时,祖母把他领回了她的家。麦克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而父亲又总是酗酒,难得回去看祖母。麦克13岁那年,他父亲因为伤人进了监狱,当他跟着祖母去探望父亲时,父亲瞪着凶恶的眼睛对他说:你不是我儿子,不要让我再见到你。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想过要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0.
与父亲产生误解是在那年秋天。那时,正好是新学期,学校要收学费。回家后,我向父亲要钱,他说下午会亲自去学校交钱。可晚上我回到家,却看见了父亲那张紧绷着的脸。他说他去学校问过其他班的同学,结果比我要的钱少几块。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则历史故事:说的是一个身在他乡的小伙子得知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日夜赶路回家.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来到父亲的面前时,老人刚刚咽气了.人们告诉他,在弥留之际,老人在不断喃喃叨念:"胡不归?胡不归?…"早期的科学家曾为这则古老的传说中的小伙子设想了一条回家路线:如图1(1),A是出发点,B是目的地,直线l是一条驿道,而驿道靠目的地一侧全是砂土地带.为了尽快回家,小伙子选择了直线路程  相似文献   

12.
郭梅 《家庭教育》2013,(11):26-27
一个年轻人去年高考落榜,在家闲散了大半年,家长为了解决他的就业问题,在征得他的同意后,将他送进了一家汽车修理学校。那学校在离家并不远的另外一个城市,而且那里正好有亲戚方便照应。父母在对亲戚千拜托万拜托之后,才不放心地回家去。小伙子入学后,同城的表叔常常去学校看他,并每周都请他到家里度周末。  相似文献   

13.
严丽荣 《师道》2009,(12):12-12
美国一个小伙子读中学时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在他父亲的帮助与分析下,他致力于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职业技能,完善相关的知识。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后,他没有直接去读贸易专业,  相似文献   

14.
牛伏耕 《少年读者》2008,(4):I0005-I0006
卡哈是西班牙一个乡村医生的儿子。父亲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管教,他很顽皮,被拘留过,后来又被学校除名。他慑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回家,随着一位鞋匠远走他乡,成了浪子。他闯荡了一年毫无长进,于是回家。不料父亲已不在人世,母亲拖着有病的身体去给人打工。母亲告诉他,父亲是被他气死的。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钟     
李付春 《老年教育》2009,(11):35-35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在一公里外的邻村。读到高年级时,学校开设了早晚自习课,早上5点半就要到校。那时家里没有钟表,父亲就成了叫我早晨起床的钟表。每天凌晨,他都要到胡同口和房后的空地上去扫树叶当柴禾烧。时而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觉得时辰差不多了,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走了,他就赶紧回家叫醒我,送我出村。等我找到同路伙伴后,父亲才放心地回家。  相似文献   

16.
父爱无言     
从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默的,一天都说不上几句话,更难得一见他的笑容,但他睡觉时呼噜却打得震天响。别看父亲不识得几个字,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却管得相当严。姐姐们中途辍学后,他便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像我这样大已经跟大人下田干活了,可父亲却从不让我去,他不仅是怜惜我单薄的身板,更主要的是想让我抓紧时间学习。有一次我谎称学校补课玩到天黑才回家,一进门父亲一巴掌把我扇倒在地上。原来天黑了他去学校接我,才知道我撒了谎。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对学习有所松懈。不是怕父亲的巴掌,而是怕他打我一巴掌后失望的眼神。  相似文献   

17.
收集阳光     
在芝加哥,有位叫麦克的小伙子,他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扔下他,和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去了纽约,她说,麦克的父亲是个不配有家庭的人。而父亲却说麦克不是他的儿子,要送他去社会福利院,这时,祖母把他领回了她的家。麦克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而父亲又总是酗  相似文献   

18.
驶向开心岛     
在芝加哥,有位叫麦克的小伙子。他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母亲扔下他,和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去了纽约,她说麦克的父亲是个不配有家庭的人。而父亲说麦克不是他的儿子,要做亲子鉴定,还送他去社会福利院,祖母把他领回她的家。  相似文献   

19.
父亲     
初次离家都十几天了,甚是想家,打个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我听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以为是感冒了。父亲说:“天有点热,问题不大。”我说:“爸,别干了,您年龄也大了,天又那么热,歇歇吧!”“行,娃。爹知道了,你就安心学习吧!缺什么东西吗?”“不缺,我挺好的,打个电话回家,报个平安而已。”我赶紧说。“那就好,没事就挂了吧,有事再打电话。”父亲现在的工作是钢筋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建筑队的。父亲都50多岁的人了,可还是在为生活奔波着。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当过5年的兵,复员回家后被分配到了镇水利局打井队工作。父亲同另一名同志共同负责一…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教师节,每当这个时刻,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父母担任教师时忙碌的身影。无数次在深夜,睡眼惺忪中看到母亲上完课、改完作业后疲惫回家的情景;有一次母亲回家时因为道路黑暗,不小心摔倒在地沟里,伤了脸,却仍然坚持着去学校上课的情景;父亲跟自己辅导的学生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的情景;父亲在65岁高龄时到偏远的四川凉山地区创办凉山大学时奔波劳苦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