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正兴 《科协论坛》2007,(11):39-41
科普创作队伍老龄化,科普创作人才青黄不接,青年人不愿跨进科普创作之门,青年人也雉以跨进科普创作之门,这是缠绕着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2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开的结。科普创作是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的源头,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科普讲座是科普宣传的一种重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科普讲座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形式,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李正兴 《科学生活》2010,(11):93-93
2010年9月17日下午,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各个学院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47名同学心怀着同一份丰盈的喜悦,因为他们在这一天都得到了一张有杨秉辉、叶永烈、卞毓麟、姚诗煌等12名授课科普专家亲笔签名的结业证书。为了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对科普创作的兴趣,也为  相似文献   

4.
李正兴 《学会》2008,(4):54-55
<正>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要从源头做起,这个源头在哪里?"2007上海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的实践,雄辩地说明,要壮大科普创作队伍,科普创作人才的源头就在大学校园里,就在莘莘学子中。大学时代也正是一个人精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最适合科普创作人才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现实要求。在数字赋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普资源平台汇集人才,提高其培养、使用效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科普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发现科普人才开发使用的问题;以重庆市科普资源平台“科普重庆”为例采用个案研究,结合相关问卷调查,总结“科普重庆”建设发展的问题与经验;提出以此平台为基础,优化重庆市科普人才的数字化建设,建议在资源平台功能定位、基础作用、功能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6.
二战之后,各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日益关注科学普及,科普奖励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期间,科普奖励迅速增加.科普奖励可大致分为针对科普活动的奖励与科普作品奖励.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发现国外科普奖励有如下特点:既有专门性的奖励,也有综合性的奖励;既有颁发给特定对象的奖励,也有颁发给一般民众的奖励;奖励形式多样;奖金来源多元.科普作品奖励还有依据目标读者特点和受众知识水平而设置奖励、为表彰科普作家的终生成就而专门设置奖励、设置严谨评审制度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供我国在发展科普奖励中加以借鉴.我们基于这些科普奖励经验和我国科普事业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燕祥 《科协论坛》2013,(11):33-34
如何健全科普工作者的培养机制,建设科普工作者的培养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师范学生科普实习实践活动案例出发,对科普工作者培养机制与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借船出海”,与教育、人社等有关部门合作,采取政策导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科普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推进师范院校科普实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科协论坛》2013,(6):34-35
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不仅是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手段,也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关键环节。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福建省福安市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福安市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明确分工,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一、广纳人才,壮大科普队伍一是壮大农村实用科普队伍。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村"六大员"、基层科普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积极发展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吸纳科技示范户加入村级科普队伍。目前,全市86%的村有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员组成的农民科普队伍。随着"三农网络书屋"的启动,今年又成立了由34人组成的"两员"(辅导  相似文献   

9.
李正兴 《学会》2010,(6):61-62
<正>凭借《硬如钢铁的树木》、《宝石的奇光异彩》等近百篇科普文章的发表,1988年2月,这位爱好文学创作,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的徐传宏老师成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当时为上海市科普创作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党的二十大对科学普及新要求着手,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深入分析科学普及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梳理科学普及大力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判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面临新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引领新时代科普创新的发展方向。系统阐释科普现代化的内涵范畴,并提出了目标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协同现代化、机制现代化、手段现代化等 5 个本质特征。进而从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众需求充分满足,科普体系完备高效、创新成果转化顺畅,科学文化厚植人心、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等 3 个方面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愿景目标。并基于此,提出了科普现代化的建构思路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普剧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重要的一环,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科普剧对于今后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亚频 《科教文汇》2014,(7):159-160
科普剧作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重要的一环,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科普剧对于今后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奚惠鹏 《科协论坛》2006,21(11):27-28
随着“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如何为农村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造就出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进而推动农村支柱产业的形成,更好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成了今后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长春市科协在研究今年科技培训工作计划时,把切入点定在了培训模式的创新上。在过去的3年里,市科协主要致力于为农村培训科技“带头人”,即把村长、村主任请到城里来,免费培训,目的是为农民培养一批“永久牌”的科技主心骨,这是科普惠农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农村建设新思路和提高农民素质新要求的提出,仅仅培训村主任就显得十分单一而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了。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决定把培训的形式、对象、方法重新做一番调整,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专家搭台为保障,以科普惠农为出发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科技培训方针。将培训题目定为“长春市新农村百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并由市委组织部以长春市农村人才培训重点项目上报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4.
居小丽 《科协论坛》2013,(12):21-23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苏州市科普经费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苏州市科普经费列入了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对苏州市三年多来科普经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概述了绩效管理的成效、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延安市科普创作协会是延安市科协直属的两个协会之一,2002年12月成立以来,立足于“以实用的作品帮助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创作理念,自主创新,科学创作,实行“三结合”,培育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科普文化,在推动延安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倩  谢军 《今日科苑》2022,(12):51-59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与教育融合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基础先导作用。然而,现有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与教育融合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活动开展新意不足、资金及人力队伍不够、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使得科普与教育融合难以发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培育科学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等作用。基于此,本文基于范畴、过程、类型逻辑,建构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与教育融合的三维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与教育融合发展路径:(1)立足顶层设计,增强科教融合意识;(2)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组织交流融合;(3)优化保障机制,构建良好融合生态。  相似文献   

17.
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在科普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应用文献调研、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北京市为例,着重分析科普基地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群  沈扬  杨湘杰  沈琼 《学会》2009,(2):43-46
科普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该文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科普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科普场馆的科普人才为公众与科学之间搭起理解的桥梁,是科普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力量。本研究以重庆市科普场馆科普人才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与使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科普人才培养与使用现状、问题、建议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分析框架开展研究。从分析结果来看,科普人才规模、人才结构、发展保障、服务成效和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健全科普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元科普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科普人才理论素养,进一步发挥科普场馆科普人才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