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荒岛文学。在这些以荒岛为题材的作品中,主人公因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流落孤岛,继而展开一系列神秘离奇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其中,《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这两部作品可谓是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中,那些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荒岛情节背后却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征,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荒岛,非但不是作家寻求逃避社会现实的处所,相反地,它们恰恰是作家藉以抒发对时代深沉思考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福》运用“经典的反话语”策略,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后殖民重写,颠覆了欧洲经典文本背后的文化霸权意识。通过叙述视角的重大转换,《福》颠覆了《鲁滨逊漂流记》整个叙述的可靠性和权威性。通过对被忽视的星期五的沉默的关注和读解,《福》肯定了他者的主体性存在,释放了被压抑的力量,为殖民地人言说自己打开了话语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对上帝、对宗教的观念变化一直贯穿始终.从最初的无宗教信仰,到坚定地相信上帝,再到笃信上帝.本文从这三个发展阶段入手对鲁滨逊的宗教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闯荡一番。于是,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但每次都历经惊险。一次,在途中遇到风暴,他被海浪抛到一座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各种方法渡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保证了自己生活的一切需要。尽管这样,鲁滨逊并没有  相似文献   

5.
由于风向的变化,雨季有时候长一些, 有时候短一些,这是我通过观察得出的大致 印象。我知道,一个人在岛上,淋雨的后果 不堪设想。所以,每次雨季到来之前,我都 会事先储备食物,这样就不必冒雨外出觅 食。每逢雨季,我尽量不出门。 这时,我总会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我发 现许多事情安排在这一时期最好,换个季 节,我根本抽不出时间。比如,我曾经多次 尝试编筐子,不过,弄来的枝条都太脆,根本 无法使用。小时候,我和父亲住在城里。  相似文献   

6.
书名: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看了这本书你一定能被鲁滨逊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并学着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7.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8.
背景介绍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同英国。这则轰动一时的奇闻,激发了英国作家笛福的灵感.他以此为素材,匠心独运地创作了一部举世闻名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殖民主义"为视角,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蕴含的殖民主义色彩。在殖民主义理论看来,鲁滨逊是一个殖民者,他以枪炮为后盾,有计划地对以"星期五"为代表的原住民实行思想控制、语言专制、习惯管制和自由遏制,这些殖民行为不仅使被殖民者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自我身份,也使他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原住地,最终变成了鲁滨逊殖民统治的臣民。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约1660——1731)于1719年发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此后的二百多年中,世人多认为在鲁滨逊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和敢于追求的创造精神,鲁滨逊不啻现代文明的开创者,作为创时代的英雄鲁滨逊已然深入万千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二元戏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笛福与鲁滨逊、鲁滨逊与星期五、鲁滨逊与荒岛、鲁滨逊与大海。  相似文献   

13.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笛福通过鲁滨逊这个横空出世的、想象中的英雄,借助武力的枪和以《圣经》为代表的文化的"枪"来进行对外殖民扩张,构建霸权意识,实现帝国梦想,不仅全力歌颂了当时英国的殖民狂热,而且阐述了欧洲中小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工作伦理,表达了资产阶级征服非西方世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初中生必读》2013,(Z1):85-86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妈妈做了几件不令人满意的事情,其中最使我难忘的,要算叫我喝啤酒这件事了。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与法国合拍的动画版《鲁滨逊漂流记》于2016年国庆档登陆国内各大院线,欢乐卖萌的喜剧元素让人忍俊不禁,困境求生的题材设定使人斗志昂扬,客观真实的历史再现则引人深思。本文从海盗意象、宗教信仰以及动物角色三方面入手,归纳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可分为海上历险、流落荒岛和离岛回归三个部分,这种叙事套式正与古代“成人仪式”的准备、进行和完成三个阶段相对应,因此,可把这部作品列入成长题材的行列。通过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自我、人与宗教和人与自然诸种矛盾的解决,笛福试图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的道德准则的关系,从而使“创造”与“救赎”这两种观念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语篇特征,发现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是物质过程,其次是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而言语过程最少。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语言的功能是组织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方式又以语言的功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张文丽 《文教资料》2009,(28):20-21
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笛福多次引用《圣经》里的话,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表现上帝的博爱、宽容,以及所引用的《圣经》典故,都展示了无处不在的《圣经》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文本背后蕴含的自立精神,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探讨该作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