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德华·阿尔比的杰作--《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通常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剖析该剧中两组对立的权力结构,进而展现隐含该剧中的文化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3.
自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众多学者评论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通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对该剧进行深层结构分析,可发现剧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现实与幻想的对立、两性之间的对立。通过对这3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发现作者对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中,《灿烂千阳》无疑是对阿富汗历史描述最为透彻的新历史主义故事之一,它的产生促使人们改变了对阿富汗的固有观念,吸引并鼓励人们去更深入地解读阿富汗历史。《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面对近三十年的战乱历史,作者用崭新的角度与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语言描述,不仅能够拓展读者自身的阅读视野,更为世界看待阿富汗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式。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小说,揭示男权社会的弊端,分析独裁者与反抗者之间力量与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本文属商榷性质。邹惠玲女士在《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社会批评主题》一文中指出,该剧以批评美国社会为中心主题,因此,阿尔比是一位与欧洲荒诞派作家有着重大区别的自觉的社会批评家。笔者认为,该剧并未超出欧洲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内容,社会批评主题也不明显。所以,阿尔比与其他欧洲荒诞派作家并无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杨涵 《海外英语》2012,(6):202-203
荒诞派戏剧虽然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但往往局限地指贝克特、约内斯科、吉尼特和平特等欧洲作家的风格和特征。追溯荒诞派戏剧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爱德华.阿尔比是少数几个不能被忽视的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使美国戏剧的内容更加丰盈。通过将荒诞派戏剧因素与现实主义技巧交织,同时融入永恒的爱之主题,阿尔比成功地让此著作超越荒诞,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 功能,蕴涵着一种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谋略。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cism)的大本营在美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杜布拉特(StephenGreenblatt)和蒙特洛斯(LouisA、Montrose)。而在英国,新历史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乔纳森·多利莫尔(JonathanDoliimere),主要代表流派是“文化唯物主义”。可以说,文化唯物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学术宗旨、文学理论意向和政治话语的基本原则都相当接近甚至相同,但是由于欧美地域文化氛围之别,也存在一些微妙的理论差异。学术界一般讨论美国新历史主义比较多,而研究英国新历史主义或文化唯物主义相对较少,其实,这一新的文化流派有必要作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4):19-20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对成人的社会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对美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代表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亲子关系进行分析,解读其中呈现的父子/女之间价值观的爱恨情仇,从而挖掘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荒诞性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大师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戏剧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内涵主旨等方面。剧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作为阿尔比后期最具荒诞和反叛特性的作品,采用无意义的对白挑战了传统戏剧语言的权威,以面具化、变态化的人物形象和离经叛道的内涵主旨颠覆了戏剧传统的规范,犀利探讨了现代科技社会高度文明下人类普世道德的容忍底线,启迪人们重新考量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于1976年发表了《女勇士》而一举获得成功,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更是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文学评论、批判家用不同的批评的方法、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的评论文章也有如汗牛充栋,但对于《女勇士》的阐述和研究还没有达到完整完全的程度。文章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文章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文章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形象,从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这部作品的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规训权力在现代社会各个部门有着很强的渗透力,能抵达最细小,最偏僻的地方,如一只无形的手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幽闭的乡村也是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植入,资本伦理逐渐取代了曾经固守在人们灵魂深处的传统民间伦理,在个人化日常生活叙事中,也充满了如福柯所言的"规训权力"。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向阳坡》,发现体制化规训权力是外在的,显形的;潜伏在乡村里的生活化规训权力是内在的,隐形的,并且对人的钳制力更大。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戏剧巨匠阿尔比的《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因其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反响和热烈争论.该剧以荒诞的戏剧形式,讲述美国建筑师马丁与一只他名之为“西尔维娅”的山羊发生了不伦之恋,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本文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该剧的荒诞主题,讨论人的异化问题、孤独与焦虑、人的自由选择和对抗荒诞,从而鼓励人们正视现实,积极采取行动才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小说创作推动并且完整地反映了当代新历史主义叙事思潮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首先,这一思潮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叙事即有很多“新”意,结构主义等理论对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影响早就表现在小说写作中;第二,《红高粱家族》明显地反映了由“启蒙历史主义”到“新历史主义”叙事的过渡;第三,作为新历史主义叙事的代表作的《丰乳肥臀》,体现了这类叙事的各种典范的特点与成就;第四,《檀香刑》又重现了鲁迅式的“血的历史”的主题,具有文化反思与启蒙的双重意义,因而又可以看成是“重返历史主义”的叙事典范。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阿尔比的戏剧作品取题广泛,大多涉及家庭、爱情、道德、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其作品中,他常巧妙借助一系列意蕴丰富的动物形象,深入探讨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犀利地直面社会问题。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阿尔比的代表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中最典型的动物形象——山羊,以揭示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的人类生存状态,从而深入发掘出阿尔比借助山羊原型隐含在作品中的对人类生态文明日益恶化的担忧以及对生态和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83):32-33
创作于1962年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对结婚多年的中产阶级夫妇乔治和玛莎,同一对初来乍到前来拜访的青年夫妇的聚会。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和孤独,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苦闷,表达了作者对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怀疑和摒弃。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权力"和"课程"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课程主体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或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它具有强制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媒介性.它与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戏剧家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讲述的是一部人生悲剧,但故事的结局主人公却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基于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游戏理论,可以发现结局的转变和贯穿全剧的"游戏"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该剧从戏谑性的剧名和神秘性的章节名,到推动情节发展的四个游戏,再到人物对话中夸张诙谐的文字游戏,这些无处不在的游戏精神以其戏谑的姿态讽刺和抵抗理性和功利的现代文明,使人物和读者在精神层面得到某种宣泄和释放,获得某种自由,从而战胜人生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姜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5):19-21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