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轫于华侨社会,并始终得到爱国华侨的热情赞助。长期以来,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关系者多注重日本和美国,而对新加坡却很少专门论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漏。本文拟就孙中山在新加坡华侨中活动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先进。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越南华侨刘卫萍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社会中宣传革命思想,创建革命组织,发动并领导广大爱国19侨投身于祖国的民主革命。广大的爱国华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在祖国的革命事业中亦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闽籍华侨的主要侨居地。孙中山将该地区作为开拓与发展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本文以孙中山与闽籍华侨领袖林文庆、黄乃裳、陈楚楠、吴世荣等人建立的革命关系 ,论述闽籍华侨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发展革命力量等方面 ,对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辛亥前华侨积极孙中山创立和发展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的大部分党务部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还大量创办报纸、印行图书,宣传革命理论,并合力筹款,参加孙中山发运的历史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华侨,历史悠久,迹遍五大洲,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辛亥革命前的1907年,海外华侨已达六百三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九人,其中美洲华侨占二十七万二千八百二十九人.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美洲华侨的出国,除旧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剥削,迫使他们不得不离乡背井到海外谋生外,其中有一部分是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起义失败后身受政治迫害的人们,而绝大部分则是贫苦农民和城乡手工业者,由于美洲金矿的发现和美国西部太平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日本的华侨人数较少,华侨在居留国中的经济及实业中所占的地位,以日本华侨的地位为最低。但是,在另一方面,世界上最早吸收华侨的国家,却是日本。华侨社会在日本究竟如何形成的,是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初探,希望得到同志们和海内外朋友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1894年(光绪二十年明治27年)6月23日日本枢密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对华战争。是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步武泰西、参行新法四大纲。内谓:“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以能举此四大纲而举国行之,而无一人阻之。”  相似文献   

9.
张之光 《历史学习》2003,(10):11-1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于同年11月经上海绕道日本,扶病北上。为什么绕道日本呢?教材没有作深入说明,给学生留下疑问。笔者查阅资料,摭拾成文。一、联合日本对抗西方列强的外交战略构想是远因孙中山从事革命以来,一直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现实,加上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打败日本扶持的奉系张作霖,掌握了北京政权,打碎了孙中山争取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幻想。孙中山转向对外联俄的同时,产生了利用西…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日本长崎是旅日华侨的发祥地。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3年),旅居长崎的中国人约有10000人,元禄九年(1696年)长崎市的总人口为64523人,当时旅居长崎的中国人占该市总人口的近1/6,而福建籍华侨人数居于优势。例如,17世纪70年代,在长崎的华侨四个地缘性乡帮(三江帮、泉漳帮、福州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四十年中,约有一半时问,是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做教育启蒙、宣传革命、建立革命团体、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早在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即从一八九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主要领导者。综观其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逝世后被人们尊称为国父。其主要贡献表现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前发动系列武装起义、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创立中华民国等。  相似文献   

13.
前言1903年,日俄战争前夜,孙中山和一部分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设立革命军事学校,两年后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的16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就是在这所学校的开学誓词中第1次出现的。以上的事实虽已广为人知,然而,由于这所学校的开设时间只有半年之短,学生的人数也只有14人[2]之寡,其详细情况便很少为外界所知。在这所学校的建设中,笔者的同乡日野熊藏大尉等数名日本人曾经做过不知名的贡献。本文将通过中日两国的文献,来考察几乎处于被埋没状态的这所学校的当时的实际情况。一、拒俄运动的高涨和挫折19O3年…  相似文献   

14.
新华侨华人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面对于女教育的现实却承受着艰难的抉择:如何让生活在日本的子女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和品德,成长为中日文化兼通的人才,这不仅是新华侨华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应引起国内相关机构及学术界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日本华侨学校发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华侨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新华侨华人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为日本华侨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历来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华侨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升学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华侨学校也面临着需要逐步解决经费、规模、师资等束缚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俞辛焞教授著日文版《孙文的革命运动与日本》一书作为《东亚范围内的日本历史》丛书第9卷,由日本六兴出版社于1989年4月在东京出版。全书包括序言及正文7章,即《观点与方法》、《孙文革命运动的兴起与日本》、《中国同盟会与日本》、《辛亥革命与日本》、《二次革命与日本》、《三次革命的准备与日本》、《第一、二次广东军政府与日本》及《第三次广东军政府与日本》约合中文20余万字。近年来俞教授数度赴日本研修,有机会接触各种日文资料,《孙文的革命运动与日本》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该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研究“孙中山与日本”问题的第一部专  相似文献   

18.
介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门五邑华侨在海外从事华侨教育的情况,并对其原因及特点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和平思想包含在他的政治思想中。解读孙中山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全面认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经历。孙中山和平思想的产生,其一源于他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教育;其二源于中国传统道德仁爱思想的浸润。孙中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时,首先把和平改良作为斗争的手段,尽管国内严峻的政治形势迫使他不得不转而主要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革命,但是当条件适宜和有益于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还会采用和平的方式。例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平和辞职,通过选举程序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孙中山的和平思想不仅体现在和平手段上,也体现在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上。在孙中山看来,只有实践三民主义才能实现和平国家,和平国家的政体设计为五权宪法。因此,三民主义成为和平思想的根基,五权宪法成为实现和平国家的制度建构。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中村哲夫系日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名专家,国际知名学者,现为神户学院大学人文学部大学教授,著有《同盟的时代》、《移晴阁遗闻—孙中山与吴锦堂》等书。现将《移晴阁遗闻》一书第四章《孙中山与东亚同文会》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译者水平有限,讹误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