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1944年9月16日,毛泽东在重庆会见了三位美国大兵:爱德华·贝尔、霍华德·海曼、杰克·艾德尔曼,他们在红岩村历史性的合影,作为中美人民友谊的象征,悬挂在北京中国人民历史博物馆。这三位美国大兵是我的好朋友,我为他们牵线见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而感到非常荣幸;回想往日我们在一起时的情景,人生有这样弥足珍贵的情谊,真是刻骨铭心啊!  相似文献   

4.
5.
韦棣华、沈祖荣和裘开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共同的宗教信仰 ,又都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划时代先驱者。作为一代图书馆人 ,他们发挥了崇高的图书馆精神 ,把一生献给了图书馆事业。他们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力量是跨跃时空的。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6.
作为 2 0世纪初的一位凤毛麟角的大学毕业生 ,沈祖荣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国图书馆事业 ?沈祖荣先生是一位彻底的爱国主义者 ,他一生的理想是通过办理图书馆事业来实现教育救国和教育强国。 1910年 ,沈祖荣先生在文华大学毕业之后毅然决定供职于文华公书林 ,以启迪民智 ,振兴中华。当时对于他的这一抉择 ,旁人不可理解 ,亲朋好友谁都不赞成。当面阿谀奉承者说 :“方今各处需才孔亟 ,以你大学毕业 ,何事不可为 ?乃作此招护书籍的事业 ,不其长才短驭 ?”背地里议论 ,不是说 :“毫无远志” ,就是说 :“学识平庸 ,不能充…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理论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用户对图书馆空间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不断提升,图书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空间功能,以满足用户的空间利用需求,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笔者以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为主线,从图书馆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空间设计理论与空间设计发展趋势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关内容,以期为图书馆设计、改造、调整现有空间功能,完善空间属性提供参考依据。图2。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时间作为考察受众媒介注意力测量的基本标尺,分析了现有媒介注意力测量方法的不足.论文着力于两点,以创新媒介接触时间的研究范式:一是对媒介接触进行多维透视,通过物理空间、行为空间、心理空间、媒介空间和关系空间把握和解析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二是采用时间预算法来获取媒介接触时间的定量指标,让受众实时记录自己一天24小时的行为、所在地、情绪以及媒介接触类型,实现即时性测量,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将受众的物理路径、行为路径、心理路径和媒介接触类型路径串联起来,进一步分析受众媒介接触时间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或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变化,但在电视时代,新闻传播的载体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使得新闻传播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电视新闻节目以鲜活的现场、及时的报道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信息社会的活跃时空。 一、新闻质地的变化 电视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质,从几个方面来看。 1.构成新闻的元素或者说是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 不同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载体。电视新闻以现代的电子、数字等摄录设备,通过微波,通讯卫星,光纤等传输手段,对正在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启蒙理性的觉醒,档案越来越多被用来还原历史真相、纠正社会的非正义行为,它在历史正义中具有跨越时空、还原历史真相的职能.共享记忆的构建与历史档案的公开诠释还原出连续完整的历史事件,档案记忆的再生产为时空机制提供记忆之场所并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形式,最后借此机制要求施害者为历史的非正义行为负责,抚慰受害者并实现自...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珉 《山西档案》2006,(5):45-48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山西地区在清朝末年连续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光绪皇帝即位不久,从1876年到1879年,山西成为华北地区大旱灾的重灾区,绝大部分州县绝种绝收,饥荒与瘟疫迅速蔓延,有的地方所有的树皮都被剥光充饥,有的饥民则将人肢解后或食或卖。参加赈灾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从太原南行巡视灾情,在他的日记里详实地记录下了他一路上亲眼目睹的“平生最可怕的景象”,一些灾情报告至今仍让阅读毛骨悚然,用山川枯竭、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丝毫不显夸张。李提摩太的灾情调查对海外的赈灾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正是用筹集来的捐款在太原设立粥棚,每天赈济灾民两万余人。这场史所罕见的旱灾过后,山西全省人口总数从16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1/3的百姓在大灾中饿毙或逃亡。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一词已成为所有可想象的存储和记忆形式的普遍隐喻。然而,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出发,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认为,档案并非专门用于记忆,而是用于数据存储的纯技术实践:我们添加到档案中的任何故事都来自外部。档案没有叙事性的记忆,只有计数形式的记忆。恩斯特认为,在数字文化中,档案实现由档案空间到档案时间的演化,关键在于数据持续传输过程中的动态性。由此,档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隐喻”,蕴含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在比较了电影和动画的特性之后,总结出动画叙事时空的特点,表现方式以及根据动画特性提炼出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In a period of fiscal constraint, when assumptions about the library as place are being challenged, administrators ques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every expense to student success. Libra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migrating resources and services to a digital environment accessible beyond the library.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library as place when users do not need to visit the building to utilize library services and resources? We argue that the college library building's core role is as a space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 that cannot be jettisoned in the new normal.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史研究:“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力避没有生命力的流水账,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才能以抽象概括的理论语言,总结复杂而具体的历史事实,抽丝剥茧,甚至画龙点睛。理论烛照史料,使我们洞察材料背后曲折的意义和内在联系。但倘若走另一个极端,理论先行,生吞活剥,将中国材料硬塞进宏大社会理论的紧箍咒(例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这种理论霸道也不足取。本文提倡以默顿的中距理论,联系媒介文本到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