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先后及其关系一直是语言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有别于传统观点的视角入手论证这一问题。通过对相关例证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另外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本文认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不仅仅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相互依赖,而是思维对语言起主导性作用,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而存在,从而充分肯定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两者的关系,在语言学领域一直都是语言学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至于两者孰先孰后,一直饱受争议,众说不一。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有说服力的例子,推导出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可以独立于语言之外的观点,从而充分肯定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世龙 《文教资料》2010,(35):26-28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三种观点作了总结和比较,然后从生物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特性、语言的用途、语言的进化等做出说明,分析语言和思维在人类史上的出现,指出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的,思维先于语言,而语言的出现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语言是为了思维而产生,不是为了交流而产生,语言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思维,交流只是语言的次要作用,是思维外在化的体现。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从洪堡特、沃尔夫到维果茨基都曾对两者关系做过探索。本文对三者的观点做了梳理和评介,指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研究的层面是不断拓展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会得到更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孙丽 《教育探索》2008,3(4):51-52
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实质上只是思维的一个重要要素。语文教学要正确看待和发挥语言对思维发展的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弱式认知语言观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上持温和的立场 ,其观点是 ,某些思维形式是离不开语言的。笔者认为此观点是合理的 ,并分别从语言与思维的神经联系、语言思维、以及内部语言和内部言语三个方面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培训与研究》2004,21(1):35-36
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共同性及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来证明,母语思维有助于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传统观点,站在现代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立场上,通过对人类种系和个体发展阶段的分析,论述了语言和思维的具体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总的说来,所有理论家的观点可归纳为两派:一派认为语言支配思维;另一派则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笔者认为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本文从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两个层面入手,说明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偏向和西方人的分析思维偏向,认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通常被给予如下解释:第一,它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甚至等同于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第二,它包括而且仅仅包括世界的本原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两个方面。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点和实践分析方法来看,这种解释未能真正澄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之实质性内容———两者的互动,尤其是思维观念对存在状态的巨大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再一次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激化开来。本文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分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存在的一些缺陷。语言是不断分化不断变化的,且语言分化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个人。个人作为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其语言使用状况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制约,是语言变化的基本要素。假说没能以动态的视角考察语言的发展变化与文化,思维意识的动态关系,忽略了现实社会存在的多语人现象,夸大了语言的能动性忽略了语言的人为属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语言思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心理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其焦点是存不存在无语言思维,无语言思维是不存在的;无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语言。两者无法分开。 我们认为思维只有一种形态,就是“用概念进行的思维”——语言思维。为什么只有语言思维,而别无其他?自从人类有了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实质上只是思维的一个重要要素。幼儿的语言学习要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应具备实践性、生活化、规范化的特点,并与其他要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以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普遍论者强调语言是独立于认知的人类天生的官能,Fodor和Pinker对Chomsky的观点进行了理论继承,分别提出人类通过“思维语言”和“心理语言”进行思维的观点,Goldin—Meadow等学者从实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验证了Chomsky观点的正确性。相关的理论探讨及跨学科的实验研究为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Chomsky、Pinker等人的观点 ,进一步说明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提出语言的固化作用 ,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 ,进而依据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写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并根据这一关系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现象,从两者的同步性与可分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指明其合理性与存在的缺陷,使我们能够对两者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我们看待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形成科学辩证的态度,从而能够更好地破解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现象,从两者的同步性与可分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指明其合理性与存在的缺陷,使我们能够对两者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我们看待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形成科学辩证的态度,从而能够更好地破解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视角下,语言不等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决定语言,这些观点对幼儿教育中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启示。基于皮亚杰的观点,在语言发展中培养幼儿思维,应从保护幼儿的原声音、重视内部语言和培养直觉思维力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括两个基本观点,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其中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过分强调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已经渐渐地淡出了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主要是由于其决定作用过于强势。语言相对论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跨文化交际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提及语言与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就离不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讨论。作者从该假说的语言相对论角度入手,把该假说放入跨文化交际当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体会为什么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不同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上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希望从此角度给能给读者以启发,以便更好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