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对一篇新闻是否能产生兴趣,往往取决于该新闻是否具有一定的特色,众多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制作出具有特色又不乏规范的新闻标题,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制作新闻标题,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和方法,这样才能使新闻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本文就新闻制作的要求对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莉 《新闻前哨》2005,(4):70-70
在目前电视新闻的报道中,传达政 令、报道时事的会议新闻是重要的信息 源。因而让会议新闻好看,让会议新闻 有信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转变新闻 理念,做好会议新闻标题。好的新闻标 题才能引人入胜,吸引观众的眼球。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是新闻的高 度提炼,采制新闻标题的过程就是新闻 传播中采撷信息精华、提炼新闻主题、 凝聚新闻价值、体现传播效果的过程。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简明扼要,并 准确传达新闻的要旨。电视新闻标题不 同于报纸新闻标题,由于电视的特殊 性,电视新闻标题更要求言简意赅,不 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既要准确概括新闻内容,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又要有生动的表现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制作标题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尽量避免在新闻标题自身,以及它与新闻内容的关系上发生逻辑错误。 在新闻标题自身,以及它与新闻内容的关系上,从逻辑的角度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构成新闻标题的概念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浓缩的简短文字,是一个个概念的组合。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必须要保持自身的同一。对于新闻标题来说,它要求构成标题的概念要同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电视新闻,新闻标题不像报纸那样引人注目,往往是一闪而过。但正是因为电视的不可重复性及快速性的特点,才使得标题更显重要。因为在一条新闻中,观众最先看到的就是新闻的题目。所以,无论是从增强新闻的信息含量还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而言,都不可忽视标题的创作,不可忽视标题的文化品位。那么,新闻标题的文化品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第一,新闻标题的色彩。所谓色彩即文采,新闻标题虽不可能像文学作品的标题那样文辞富丽、着力修饰,  相似文献   

5.
制作新闻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之一。看报先看题。标题应当是新闻稿件主题思想最有力、最好的体现。制作新闻标题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尽可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所要报道新闻的基本内容,昭示新闻事实的内涵,引起读者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再进一步,它还应当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帮助读者理解新闻蕴含的意义。好的新闻标题,能够传神与播美,使读者回味无穷,深受感染与启迪。  相似文献   

6.
闫川 《中国编辑》2011,(3):55-56
转载新闻和制作新闻标题是网络编辑最日常的两项工作。作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对网络编辑转载新闻和制作新闻标题提出,网络编辑必须练好基本功,做好基础工作,保持应有的责任心,随时提炼出新闻或者资讯的基本内容,制作精彩的标题。切不可为了"骗取"一时的点击率,加入"标题党",最终丧失网站的格调。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听到读者有这样的流行语:“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流行语,反映了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作用: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尽快了解该条新闻的意义。鉴于此,新闻标题贵在精与准,即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浏览近期我省几家报纸的标题,不乏生动、鲜明、感人之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难点及其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已经与典型宣传、热点引导一起成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增强新闻宣传效果的“三大工程”。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给处于转型期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舆论监督工作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阻力,使得新闻媒体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远不能像开展典型宣传、热点引导那样去大胆地操作,而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有如履薄冰之…  相似文献   

9.
王再承 《新闻三昧》2004,(11):52-54
灾难新闻标题制作和其他新闻的标题制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按照新闻规律,探寻灾难新闻标题制作的规范性要求,有利于灾难新闻报道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消息与通讯,是报纸上两类十分重要的新闻体裁.我们常说的新闻标题,大都是指这两类新闻的标题.因而,我们讲新闻标题的制作,也就不可不研究这两类文体的标题特色.通讯的标题与消息的标题的制作,除有其共性之外,又有不同的特色.二者相比,大体说来有这样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1.
先请看两则新闻标题: ①《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②《昔日沙打面今朝绿满城——郑州绿化见闻》这两则新闻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揉和在一起,把背景材料简洁而巧妙地安插在标题中,这样的新闻标题既有历史感又有纵深感,一举数得。《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这条消息报道的是我国已经根治蝗虫灾害:过去是“飞蝗蔽日”,如今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第二则题目用“昔日”和“今朝”对比,突现郑州绿化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显然,这样的标题内蕴丰富,豁人耳目,对比感强烈,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化的。由此可知,较之其它万  相似文献   

12.
编纂报纸索引离不开报纸新闻标题,也离不开对新闻标题的研究。新闻标题分主题、副题、引题等,主题是文章的主标题,常常用于概括和要求新闻中的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是新闻内容的精华所在,或是编者要强调的重要之处。引题虽在主题之前,其作用是将新闻中的一个侧面作为前导引出主题,虽负有辅助阐明主题思想的任务,但常用于交代背景,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对新闻本身来说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读者虽然对新闻内容已经忘记了,但是对那些脍炙人口的新闻标题还是记忆犹新。报业的竞争和发展,导致报纸越来越厚,版面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浩如烟海的各类报纸,如何取舍新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70%的读者都是借助新闻标题来判断其新闻内容的,提高阅读兴趣,所以说新闻标题在报纸版面中起着引导、提示、吸引的作用。新闻标题的行为功能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这就要求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讲究标题的制作艺术,掌握一些标题制作方法。一、着重具体性。标题…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新闻标题是新闻媒体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许多记者、编辑都十分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对以文字传播为主的平面媒体来说,标题制作必须符合“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颖”的要求,其中“准确”是基础。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即完整、清晰、贴切、宽窄适度、恰如其分。如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准确是标题的生命。这是因为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世清 《记者摇篮》2009,(5):30-30,12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灵魂。常言道,看报先看题。读者阅读当天报刊时,吸引眼球的是那些信息含量丰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闻标题。现代媒体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受众面越来越宽,广大受众对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传媒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媒体传播质级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愈加显示出其是一项在单位时间内求质保量完成新闻信息传递的高智能的精神劳动。尤其是现在,重视新闻标题也是媒体竞争的利器。 然而,长期以来,新闻实务界和理论研究界似乎对新闻标题自身的性质、特点、原理等研究用力较多,而对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及其新闻编辑主体思维创新特征关照不够。这样,面对同一信息文本,为何甲报新闻标题优于乙报?为何记者、编辑制作的新闻标题各有千秋?这些似乎与新闻主体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思维创新都有联系。笔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中常用的术语之一。它是对新闻中陈述的事实或思想内容的生动而扼要的概括,是表明新闻要着重说明的问题。 新闻标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标题包括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新闻与文章的标题,诸如消息、通讯、新闻评述、调查报告、公告新闻、读者来信、新闻评论等文章的题目。狭义的新闻标题则是专指新闻这类文章的题目,诸如报纸消息、通讯、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新闻插题,指新闻作品中的分题,即小标题。其作用是概括介绍文中每一部分(或段落)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在长篇新闻中加入插题,既能便利读者阅读,又能活跃美化版面。但把插题与新闻标题完全区分开来,把插题的制作仅仅看成是新闻编辑的一项简单工作,而把它排除在新闻写作之外,这是不恰当的。一、插题的功能及作用事实上,插题作为新闻标题的一种独特分类形式,其功能及作用与新闻标题是一致的。首先是提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标题一般要求以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其作用有二:一…  相似文献   

19.
程小蔷 《新闻爱好者》2011,(18):109-110
英语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缩影,要求既简洁又生动。本文从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方面来阐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独特性,以便读者快速、准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缩影,要求既简洁又生动。本文从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方面来阐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独特性,以便读者快速、准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