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类科技期刊编辑社会角色定位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期刊编辑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近30年经历过“无定位”、“杂家”、“学者化”和多元定位等继起的发展阶段.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和服务性,是当今多元化定位角色的共同属性,本文将编辑的众多社会角色统一定位于“社会服务者”的立体角色上.相对而言,选择、加工文稿以及“标准化”等技术层面的要求,都是派生于“社会服务者”定位的编辑工作职能体现.  相似文献   

2.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地说,所有的编辑都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好的编辑;特殊地说,学报编辑尤其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因此,近年来,不少人在谈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题。也有人不同意这个提法。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说,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本身就意味着不承认学报编辑本来就是学者,这是对学报编辑学术地位的一种贬低。另有一部分人说,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不利于鼓励学报编辑安心“为人作嫁”,有碍学报编辑队伍的稳定。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角色定位众说纷纭,有国家文件规定的"教师兼干部"型,也有社会人士所认为的"监护人、摆渡船"型。实证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待呈现出"期望值不高和以追求独立为角色期待的前提"两个特点。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七种期待角色类型是:搭桥者、知心朋友、管理者、不干涉内政者、规制的灵活变通者、引路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期刊界提出“编辑学者化”口号以来,一直存在着编辑应成为“杂家”还是“学者”的争论。其实,成为“杂家”还是“学者”,只是编辑角色多样性中,孰重孰轻的问题,两者并不是矛盾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期刊业的变化要求编辑既是“杂家”,更是“学者”,这才是合格、称职编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一、定位策划———学报独特性的基础“所谓定位策划是指特定学报的编辑主体为拟定自己的刊物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学报界中的特殊位置、角色,而于具体的编辑流程展开之前所进行的一种预先性、创造性的谋划、设计”。要给学报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了解所在学校的情况,学校整体水  相似文献   

6.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谈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杨焕章关键词编辑学,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一般地说,所有的编辑都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好的编辑;特殊地说,学报编辑尤其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因此,近年来,不少人在谈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问...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潜角色定位——学习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的潜角色定位——学习者于忠海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家长、学生,甚至教师自己的关注。无庸置疑,教育者是教师的职业角色本位,也是人们所认可和期待的,但作为教育环境中的人,教师还表现出其他角色,并对“教育者”这一角色发挥作用。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编辑学者化”的首倡者为林理明,其被提出的时间为1989年的观点在学界几成定论。经过文献梳理和考辨,我们认为最早撰文提出“编辑学者化”的应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胡光清,他发表的《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一文,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编辑走专家学者之路的较早的经验总结,而最早撰文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是时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的王英志。  相似文献   

9.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要构建“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新机制,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的社会角色。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对政行校企各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分析,在探究各主体角色差距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调适,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是反映一个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水平的学术理论性刊物,而且是动态地、主动地反映,可通过反馈对学校教学和科研起到促进作用。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主题,教师在其中承担着主要任务,但是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鉴别与加工、并向大众推介的高校学报编辑,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变化,在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一、编辑学者化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到了现在,赞同编辑学者化已成为主流趋势。其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学术书刊编辑应当学者化,非学术性书刊编辑无需学者化;另一种主张倾向于所有编辑(指国家规定正式出版物编辑)均应学者化。这里的编辑学者化是指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某一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和高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文章构建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角色分析框架。脱贫攻坚阶段的扶智者、乡村振兴阶段的供给者、共同富裕阶段的协调者是政府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角色的一般期待。针对职业教育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和角色不清等问题,可以通过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及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等路径重塑职业教育角色,提升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思维与学报编辑工作及学报的发展的联系正在迅速增强。学报编辑服务对象及工作对象的变化,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以及编辑不同角色之间的协调,都引发了跨学科思维介入的必要。为此,学报编辑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思想上重视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并将之与编辑个人的职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科研实践及编辑实践对编辑跨学科思维培养的不同作用,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后,才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满足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在深入领悟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完成角色扮演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从"编辑学者化"和"特色栏目"看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学报的办刊过程中,“编辑学者化”和特色栏目一直都是编辑所关注、所论争的问题。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论争的前提条件,就会发现,目前的学报编辑需要担负学术鉴别与编辑两种主要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学报编辑很难兼顾这两个方面。如果引入“栏目主持人制”的概念,让有学术特长的教师、专家、学者担负起组稿工作,就可以提升稿件的学术性,而编辑则把重点放在栏目策划、执行规范化和文字加工之类的工作上。这样,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式将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报编辑是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对其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反思新时代出版语境下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内涵及其提升的驱动逻辑与实践进路,显得必要且迫切。文章从胜任力理论视角切入,基于高职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构成内涵,探讨驱动其素养提升的政策要求、技术需求和编辑自身发展诉求,从而提出以“学术属性立刊、职教特色强刊”理念重塑角色定位,立足特色化涵养选题策划核心竞争力,以学者化为方向追求学术引领的发展愿景,延伸多维学习矩阵提升复合型能力等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者化是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近年来向广大学报编辑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学报编辑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 拙作《应赋予编辑学者化新的内涵》(《成人高校学报研究》第291~296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认为“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界关于编辑“有学”与“无学”这一热点问题,就青年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论争展开论述。从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体现了对传统编辑观的超越性、全新的现代编辑价值观、编辑主体的自我发展观等理论和实际的层面展示出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价值所在;从编辑学发展的现代特征及学报的特殊地位阐论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性。从博与专的辩证关系、丰厚掌握信息对编辑的意义、编辑学科的自身发展等视角概括了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应涵盖的基本内容。并归纳和揭示出实现青年学报编辑学者化的诸多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陈禄凤 《湖北教育》2003,(13):11-12
新课改倡导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特有的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要求指导教师牢牢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者化是学报发展的客观需求。编辑学者化要得到落实,必须加强其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学报编辑的学者化应以编辑为本位,应根据学报需要和编辑从事学术研究的客观条件,寻求具有编辑特色的学者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5,(11):14-15,25
所谓“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教师行为。按照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德育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德育课教师要表现出引领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行为,用新的形象在学校德育领域的主渠道“亮相”。据此,德育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含:即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德性建构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道德人格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