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也叫“思维知觉”。同时,它与有意注意分不开的,没有稳定的注意,观察便不能长期进行,更主要的是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观察以便获得第一手的有价值的材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对所展示的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达到创造性的境地。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十分重视观察,他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发明创新的前提,没有很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  相似文献   

2.
人们辨别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即为观察力。通过对认识事物的观察,才能将这个事物反映出来。而具备细致缜密的观察力,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因素。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观察力的缺乏会导致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缺乏。我发现,通过"百鸟朝凤"的探究学习,思维潜能开发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3.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猜想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动器,对一个事务观察的是否深刻,决定着辨别思维的结果取向。因此,在解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某种套路求解,而先要仔细观察、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特点,是与思维紧密结合的,因之又称为“思维的知觉”。知觉的最高形式就是观察。观察力是指观察的效能。人们的观察力有强有弱,效果有好有差,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少教师说“恍的学生学不好”。所谓恍,是指学生学习、工作粗枝大叶,对事物经常看错、看漏或视而不见。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柯夫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观察力差的学生是学不好的,而且这是差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我国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工  相似文献   

5.
小议数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观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力的强弱上.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表明,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这么说,观察力是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观察  相似文献   

7.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盛羽 《考试周刊》2013,(21):190-191
对于幼儿来说,观察是最基本的认识活动。幼儿的思维发育还不完善,他们感知外部事物都是通过观察,获得最直观的本体感受,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观察的概念,分析了观察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和途径,旨在培养其良好观察力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观察行为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儿童来说,他可以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观察力是儿童思维的触角。观察力作为一种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在孩子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孩子一旦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能发现别人未注意到的事物,从而进行探究、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力足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获取知识的窗户。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显得尤其重要。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去发现和发掘艺术的真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势在必行。这里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几点作法。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才…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思维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灵感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难有创造。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第三,要科学…  相似文献   

12.
通常说一个孩子聪明和不聪明,其实是指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几个要素构成的。其中观察力是最重要的要素,有了观察才会有记忆、有想像和思维,反之没有观察、不会观察,其他就谈不上了。所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空间与图形部分更需要学生的观察,从而进行思维、推理并解决问题.以下笔者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人类感知事物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人类可以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观察力不是先天的,需要后天的培养。观察得越多、越细致,观察力也就会随之变得更高。幼儿期是发展观察力的重要时机,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发展思维和语言交往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小班幼儿处于发展观察力的萌芽期,小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意识,有了基本的观察目的。在中班时期,我们也在生态区饲养了小蝌蚪。本文将结合小蝌蚪的饲养过程,从观察的意识、观察的行为、观察的目的和习惯等方面谈小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杨超 《时代教育》2010,(4):149-149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数学作为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科学,它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观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需要学生的好奇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同时在观察中要特别注意细节的观察。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所以观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对所观察需要的进行积极思考,做好记录,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相似文献   

17.
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观察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要思维得好,必须善于观察.观察可以导致猜想,超人的观察力正反映了科学家的素质. 下面一道题,是几年前我请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回答的.他的回答过程也表明了观察与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丽斌 《成才之路》2012,(11):24-25
正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识乃至今后事业的成功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现实生活与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就是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思维的触角.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生产革新能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正基于此,我们着力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发展创造能力的研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基本的途径.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体现,如果缺少了观察力,“发现法”就寸步难行.古往今来,许多科学成就的取得无不是从观察开始,数学家高斯在十岁时倘若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可能发现“1+2+3+…+100”这道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