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版课标中,强调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数学文化,并增强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关联;要求在小学阶段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知识内容融入主题活动中,更提供了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代表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主题及要求。然而,当前实践中的数学文化活动往往将数学文化庸俗化、简单化,囿于数学中的文化,且表现形态单一,  相似文献   

2.
<正>《曹冲称象的故事》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中的主题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曹冲称象的故事”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形成问题意识,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那么,如何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学习,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发展推理意识呢?特级教师俞正强依托曹冲称象的故事,结合生活素材,让学生经历深度思辨的过程。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曹冲称象中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质,体会转化思想,感悟数学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3.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29次提到“跨学科”、88次提到“主题活动”及“主题(式)学习”、36次提到“项目学习”及“项目式学习”,这表明课标对学科之间的关联、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作为数学课程四大领域之一的“综合与实践”,课标在该领域新增了大量的主题活动内容。“数学连环画”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附录1中例52的内容,旨在通过跨学科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创作数学故事并以连环画的方式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内容之一,在曹冲称象的故事背景下通过“回顾故事,感受等量代换;走近生活,动手实践;系统总结,实践延学”三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千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课例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二课,属于“综合与实践”模块。2022年版课标将这一部分的内容改成了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分享,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的经历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时间在哪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主题活动的内容。“时间在哪里”通过引导学生述说日常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事情,让学生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教师借助“时间”数学绘本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似水流年的意境,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教师应围绕“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活动规划、主题活动实施”进行教学实践,引领学生在绘本情境中逐步完善对“时间”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积累时间过程的量感。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需通过设计系列任务的方式,组织和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笔者认为,这里的任务群,在课程结构上可以指2022年版课标列出的六大任务群,而在课堂上也可以指系列的任务组成的小群。在“课程理念”的第四条“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中,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强化“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提出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两类课程内容。数学主题活动是将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与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数学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各学段要求“”主题活动各学段内容“”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主题活动的设计”等基本要求,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笔者认为,这里的学习任务群,在课程结构上可以指2022年版课标列出的六大任务群,而在课堂上也可以指系列的任务组成的“小群”。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的第四条强调,  相似文献   

10.
<正>在课堂上,我们应追溯知识的本源,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学习逻辑清晰的数学。本文以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为例说明。一、通览教学内容,厘清核心概念2022年版课标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属于“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  相似文献   

11.
王贤伟 《读写月报》2023,(12):22-2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1],这为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定好了行动路线,提供了实施策略。本文将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视域下,基于ADDIE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思维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境脉式跨学科学习综合了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问题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优点,尤其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具有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特质。本文试图依托境脉主义世界观,探索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领域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在初中阶段,教师可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1]。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跨学科主题学习对师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4.
<正>1课标分析及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设置‘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错综复杂,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壁垒,培养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文以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浅析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求各门课程将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跨学科实践作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加强学科之间紧密联系来弥补单一学科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划分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是落实学科育人和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对《2001版课标》《2011版课标》和《2022版课标》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实例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从实例的变化特征、情境特征、类型特征进行量化分析,从实例的诠释性、价值性、功能性进行质性分析,最后基于实例质与量的变革提出对数学教材建设、数学教学实践和数学教学评价三个维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各个学段安排了“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并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标(2011年版)》要求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苏科版《数学》每册教材在末尾编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大多数章节均设计了“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且需“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体现出2022年版课标对数学知识本质的关注,尤其是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数学知识结构化等理念下,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思考无疑是实践这些理念的支撑。而这些要求的落实需要依托高观点。高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是指从上位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来审视下位的数学知识,引领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亮点”,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2022年版课标“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