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芬香 《教师》2023,(35):15-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保护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热情,有效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指出支架式教学理论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在简要介绍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分享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纲范例支架、生活情境支架、语言示范支架、生生互评支架等不同类型的支架,辅助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有效获取习作知识,最后指出教师在运用支架教学理论期间,要注意明确自身定位,及时撤离支架,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推动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从说话写话到习作,对刚迈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更是一个飞跃。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观察积累、活动体验、诵读感悟、习作指导和评价这几个方面,让小学中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习作。  相似文献   

3.
支架的搭建在学生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导图支架、例文支架和技巧支架,为学生的习作导航、探航、领航和远航.支架能为学生习作铺路搭桥,能为学生架设习作的思维之梯.借助于支架,能调控学生的习作精读,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效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志。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拓展习作思路、提高评改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新定位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必须不断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改进作文写作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习作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在观察中积累,在积累中选材,在思维中表达,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向可镝 《教学随笔》2022,(2):123-125
小学语文绘本习作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在习作课上利用绘本作为习作素材进行写作教学.小学语文习作课以"绘本"为支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和写作的"趣",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K教师在执教《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习作课时,借助绘本《怕浪费婆婆》,将绘本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写作潜能的习作教学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措施,包括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等措施,旨在指导今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支架的利用和搭建。中年级习作由写话过渡到写段和整个篇章,很多学生心里产生畏惧情绪。为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学习支架,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搭建学习支架,以情境支架激发习作兴趣,以图表支架开启行文思路,以问题支架完善习作构思与表达。以微写作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表达方式及写作结构方法等,从而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邵静 《江苏教育》2023,(40):83-84
<正>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在习作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由于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不足,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教师可以搭建多维度的习作动力支架,辅助学生增强完成习作的内驱力,帮助其高效完成习作。下文,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习作动力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习作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难一直以来是小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通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家长参与等手段,来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难的问题。多年习作教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模式重构有助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写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让小学生的习作富有个性是核心素养下习作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个性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广泛阅读,积累个性语言;营造习作情境,引导个性习作;突显主体地位,引导个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开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教师借助习作教学微课能有效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与选择,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掌握写作方法,让学生轻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把作文定位于"写话"与"习作",这就表明,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练笔。教学中,教师应放缓坡度,降低难度,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流程,按照"观察积累—指导试写—评改完善—习作欣赏"的流程来开展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认真审题、确定内容;引导观察、抓住特点;加强积累、丰富素材;指导修改、提升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几种简便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教师如何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革新,意味着减负的同时要增效与提质。习作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一是鼓励开展课外阅读,丰富习作素材积累;二是采用信息教学手段,营造习作趣味课堂;三是整合主题单元内容,建构习作知识体系;四是立足课外实践活动,提高习作创新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进而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三、四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观察能力在本阶段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习作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统编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准把握教学目标,通过细致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运用观察方法,巧妙搭建支架,习得表达方法并适时运用,激活言语天赋,学会表达,写好观察习作.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素材;还要进行句子和短文的仿写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汪虎 《安徽教育》2013,(3):31-32
<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习作题目,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往往不知选材和剪裁,很容易记成流水账。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选材能力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留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年级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按小学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