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相似文献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中秋词。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41岁,当时任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歌赋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要求教师不能对古诗文的教学掉以轻心,应对重点篇目有非常详尽的了解。比如对作者的生平经历要比较熟悉,在作者生活的大背景下看作者作此篇文章时的心理感受,同时又要融会贯通,看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内涵。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跌宕坎坷,他经历种种污蔑却对生活仍然抱有真情和热爱,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作品中常有体现。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在此本文将以苏轼的这篇词为例,从中探析苏轼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一向以精于炼字著称,辞约义丰,追求含义无穷或意在言外的效果。我们分析作品常常强调的是上下文的语境,但在古典诗词里,由于其辞约义丰的特点,语境就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上下文”的简单、线性的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有形象体系互相渗透而成的饱和着情感的立体多维空间。要把握一首诗或词的情景意义(意境和诗情),必须启发学生多角度地伸展思维触角,把诗词中的某一语词所传达出来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系的特定时空范围内去作综合考察、品位、体悟,  相似文献   

5.
李秀娥 《现代语文》2007,(4):117-117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夜所作的一首浪漫主义咏月词。作时为密州太守,政治处境的失意和与其弟苏辙的别离,使作中秋对月,顿生伤感之情,但生性豪放,胸襟豁达的词人并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由问月到赏月,从天上到人间,流露出了作超然达观的思想,抒发了对人生无限的热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笔调奇逸,风格健朗,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不少人都尝试翻译过此佳作,其中杨宪益、林语堂两个译本各具特色.通过对本词的鉴赏,从用词、意境、押韵等角度对两个译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张懿馨 《甘肃教育》2006,(1A):34-35
中国教育部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簖准(实验稿)》.在规定语文性质解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阐释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时,始终围绕着学生个体发展的三个维度、五个领域进行。尤其突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精抻领域的影响作用.重规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激发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育起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9.
阴阳思想是从汉民族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思想体系,六世纪,日本将阴阳道及其相关的历学、天文学、易学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技术传入。在日本落地生根的阴阳道融入了儒学与道学,并与原生的神道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自然科学与咒术体系,虽经历了平安时代的鼎盛期后在战国时代逐渐衰败,但仍以民间信仰或习俗的形式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部编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规定语文性质解读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及阐释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时,始终围绕着学生个体发展的三个维度﹑五个领域进行。尤其突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精神领域的影响作用,重视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激发出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育起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基于此,在讲授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时,我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当今时代出发,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领悟作者情感的教学要求出发,对词做如下一番解释,获得了化繁难为简浅﹑化深奥为易懂…  相似文献   

11.
苏轼在词的革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打破了“花间”以来“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的体式。把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变为士大夫抒写自我心灵世界的言志体。像写诗那样,向现实生活撷取广泛的题材和多种表现对象,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用词的形式表现诗的传统题材,咏史怀古、政治时事、山水田园、赠答伤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相似文献   

12.
余俊 《现代语文》2005,(12):25-25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相似文献   

13.
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发展史的日本汉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诗歌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日本汉诗曾深得李白诗歌的沾溉与滋养。本文考察了日本汉诗对于李白诗歌之受容史,进而从诗语受容、诗题受容、韵调受容、风格受容四个层面考察了其受容之形式  相似文献   

14.
董晖 《培训与研究》2006,23(7):125-128
《水调歌头.中秋》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在中秋时节的抑郁惆怅之感,同时又体现出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该词较具代表性的四种英译文的比较研究,探究了不同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效果。此外,对翻译中的忠实性以及创造性翻译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调歇头>是苏轼心灵历程的形象写照.词的上阙以月为引,集中写词人内心的寂寞;下阙则写词人如何摆脱寂寞,在现实的人间生活中获得自由与超越.将儒家精神和佛道思想打通,既不执著于人生,又不离弃人生,而是在平凡多难的人生中寻求对人生的超越,是词人能够走出寂寞而获得内在的生命自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3-25
《孙子兵法》自大约公元630年传到日本,对于日本各个时期的权力格局、政治走向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国时代,著名武将武田信玄将"风林火山"作为行动的指导方针,在日本孙子兵学应用史上最为有名。近代,特别是德川时代,基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孙子兵法》被广泛印刷,使兵学研究进入了繁荣期。明治维新以后,西方兵学及重视精神的日本本土兵学更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昭和天皇关于战争败因的分析中,最重要一条是"没有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的50年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获得新的巨大发展。表现在翻译方面.不但数量大大超过此前,尤其有以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为底本的译作先后问世。其次是改编的成绩前所未有。不但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而且时日本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蒲松龄厦其著作(主要是《聊斋志异》)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硕儒新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汉文化史上最有特色的文人之一。他的思想与人格融入了儒、道、佛三教而又各臻其妙。这首词集中体现了道家的浪漫主义及旷达思想,是苏词代表性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博尔赫斯早期小说《女海盗金寡妇》是一部由中国题材改写而成的小说,它在题材处理、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均与中国青心才人版《金云翘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部小说既体现了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同时又是博尔赫斯式西方改编的典型代表,可以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加以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之外,越南诗人阮攸据《金云翘传》改编的同题“六八体诗句”,则完全是东方文化视角下的改编,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