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在免试入学基础上按片区就近入学政策对处于薄弱校区内的儿童极不公平,导致择校问题日益严重。从义务教育法的文本表述和立法宗旨来看,就近入学与自由择校均为适龄儿童的当然权利,两者不可偏废。由于优质教育机会相对稀缺,唯有运用有条件的随机选择来分配优质教育机会,才能在实现分配正义的同时协调就近入学和自由择校这两项权利。据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学区划分方式,使得每一学区均存在相对优质的学校和普通学校,学区内所有学生对优质学校均有平等选择权利。同时,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话题,在学区划分、非优质学校学生补偿方案的制定等关键问题上应当由人民代表机关采用民主程序予以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后,启动诉讼程序与审查“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扩大对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范围,应将不服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区别于不服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适格原告,将其划分为程序适格原告和实体适格原告,以期对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杨威 《教育导刊》2011,(6):43-46
日本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平衡配置、教学要求全国统一、教师资源定期轮换、学生就近入学和公平升学上,很好地解决了影响教育公平的教育地域差异、学校教育差异和教学质量差异,保障了教育机会的平等。日本教育体系中的行政架构、法律制度、教育财政和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日本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对于我国实现教育公平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就近入学"既是英美等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实行的政策,也是我国教育实践中秉承的办学思想。"就近入学"的宗旨已经由最初的扩大入学机会演变为保障受教育者公平的入学机会,虽然限制了受教育者自由选择教育的权利,但是最大程度保护了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受教育平等权。针对就近入学与户籍挂钩导致我国学区房价格畸高的现状,本研究认为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该规定的合理性,而是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包括制定校区划分的基础标准、公开学区划分过程,从长远来看,均衡和优化教育资源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一、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保障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义务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一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但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相似文献   

6.
学区意识,是由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及有限教育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而引发的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的选择与认同.学区意识导致并激化了教育中的功利意识、阶层意识、"门第"意识、形式主义等诸多负面效应,进而背离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针对学区意识,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涉及属人因素和属事因素两个方面。在当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非常迅速,其趋势是逐步放宽和统一原告资格,其依据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法治状况等基本国情。为使中国融入国际行政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潮流,必须发展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在属人因素上,要重新理解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在属事因素上,要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发展途径上,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就近入学政策、学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了天价学区房特殊的形成机制。从“理性经济人”、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以及合理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检视天价学区房现象产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完善就近入学政策、设立教育优先区、征收学区房购置特别教育税以及试行户籍与学区房相分离等措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学校内教育公平是当下教育公平研究的热点.城区初中学校内教育公平表现为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六安九中努力为本学区和因城市化涌入城市的非本学区学生提供同等的入学机会;为进入学校的学生提供大致均衡的师资条件和班级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座位、参与机会、奖惩评价等方面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心理上公平感受的学校氛围.通过校内救助、特殊关爱、多元评价、因材施教等途径,使不同学生的天赋、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和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的过程中,我国目前的原告资格制度已不能适应其要求。进一步拓宽原告资格的范围,赋予更多合适的法律主体在社会公益受到侵犯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并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将有利于更好地限制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我国行政法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国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国远程教育发展概述 法国在教育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教育行政单位划分是学区和分学区,目前法国按照地域分布共设置了28个学区,政府任命了30位学区长。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简称CNED)属于特殊的学区,即负责全国远程教育体系的学区,直属法国教育部,是一个专门从事远程教育的机构,其总部设在法国西南部的维爱纳省的省会POITIES市。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划片入学,不得跨学区择校。这一政策很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这一政策还存在着一些盲区。"就近入学"政策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两个行政区接壤的地方会遭遇尴尬,在广大农村地区遇到了距离上的"就近"与义务教育分行政区举办的矛盾。为了弥补这一政策的不足,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消灭薄弱学校;不同行政区之间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变"就近入学"为"就地入学"。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注重程序规范,在社会变迁中逐步推进教育公平,最终形成了权力制衡的招生管理机制。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探索性发展阶段、突破性发展阶段和深化性发展阶段。基于“权力制约权力”“社会力量制约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三大权力制衡范式,美国在硕士招生管理方面实现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招生权力与考试权力、监督权力与决策权力等多方面的制衡。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应完善集体负责制,建立分级管理的行政权力制衡机制;促进“招考分离”,推行科学公正的考试管理制衡机制;开展综合监督,制定切实有效的审查诉讼制衡机制,从而使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实践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利益纠葛,主要涉及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公民和环保组织、法院、污染企业等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一定地域的公民和所有环保组织具有原告资格,行政机关不应具有原告资格,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中也不具有原告资格,但在环境公益行政诉讼中应具有原告资格;法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该避免审前“碰头会”,扮演好司法裁判者的角色;污染企业不应成为常规的被告,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重点应是环境公益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诉讼而言意义深远、价值重大,域外相关立法倾向于放宽原告资格标准的范围,往往设定一些原则性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对之进行解释运用。通说认为我国原告资格标准有3个构成要件:合法权益的存在;有明确、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两者之间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各级法院一般据此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行政诉讼而言意义深远、价值重大,域外相关立法倾向于放宽原告资格标准的范围,往往设定一些原则性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并对之进行解释运用.通说认为我国原告资格标准有3个构成要件:合法权益的存在;有明确、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两者之间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各级法院一般据此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限制过于严格,有碍公民宪法权利和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也日益暴露出与世界法治趋势不相一致的矛盾,应当予以调整。涉及公共利益损害的行政诉讼,实行“公民有权”原则,规章及以下层次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合理性问题应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缩小行政终局裁决的范围,赋予更多的行政相对人以原告诉讼资格。  相似文献   

20.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