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仓颉篇》作为古代识字教材的代表性著作,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自清代以来,在各地发掘出土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陆续发现若干《仓颉篇》的简书材料。这给学界进一步研究《仓颉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根据搜集到的《仓颉篇》相关出土材料,对这部重要字书的基本情况作一个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 ,以识字为主 ,同时进行品德教育 ,并包含各方面知识。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 ,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 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 ,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 ,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 ,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 ,取名《仓颉篇》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 ;史游作《急就篇》 ;李长作《元尚篇》 ;杨雄续写《仓颉》 ,取名《…  相似文献   

3.
《仓颉书》:此书是用古彝文书写的一段彝族先民祭祀记录。古彝文发祥于西北地区,与仓颉造字的传说有关,故得名《仓颉书》。《夏禹书》:据有关专家研究,书中12个字,有5个是古彝文,7个是甲骨文。  相似文献   

4.
《考试》2011,(11):22-22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5.
游仓颉庙     
到了白水县,才知道仓颉是该县人。过去,曾听到过仓颉造字的故事,但对仓颉了解不多。后来,从一些史书上知道仓颉复姓侯冈,名颉,上古皇帝时人,生于白水县的杨武村。传说他做皇帝史官时,“观奎星圆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多彩多姿,思想非常活跃,成果也很丰富。其中识字教学改革尤其活跃,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主要采用集中识字教学方法。史传《史籀篇》《仓颉篇》就是秦汉以前的蒙童识字课本,魏晋以后一直到清末一千四百多年间,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就命令他的重臣、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进行统一文字的工作。李斯作了《仓颉篇》、赵高作了《爰历篇》、胡毋敬作了《博学篇》。这几部书中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评为“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秦篆”就是我们所说的“篆字”。篆字是秦代的标准文字。那么,秦代的篆字到底是多少呢?  相似文献   

8.
<正>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赢政自号"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同时他在地方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故夏曾佑称:"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就文字而言,许慎《说文解字叙》记载"(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由此可知李斯、赵高、胡毋敬各作一篇字书,都有可能对秦朝小篆改定而做过文字规范统一的整理工作,而小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为研究秦汉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白水和黄陵之间隔着一座山,山那边葬着黄帝,山这边埋着仓颉.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传说里造字的那个人.在当年跟黄帝干事、后来都流芳百世的人当中,仓颉的官可能是最小的.和黄帝陵轩昂的气势相比.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请看屏幕,这个长着四只眼睛的人叫仓颉,有个传说,说汉字就是他创造的.传说汉字被创造出来的那天,老天爷感动地用粟米下了一场雨,魑魅魍魉因为无所遁形,而惊吓地夜晚大哭.《淮南子·本经训》里写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汉字就是一道光,它照亮了文明之前的蒙昧和黑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最美汉字.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院者,今之学校也。汉代设书院,是一种启蒙教育的处所。《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汉时教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其书用《仓颉》、《凡将》、《急就》、《元尚》诸篇,其旨在使学童识字习字。”(《辞海》缩印本第105页)书馆之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设丽正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篆字体的产生,历来有秦丞相李斯作和程邈作两种说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在提及王莽时六书,三日篆书即小篆一句下,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教育的宝库当中,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谓"蒙",古籍中的解释是:"物生必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由物及人,就引申为人处在蒙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故须启蒙,或者发蒙.所谓"蒙学",即"启蒙"之学. 据《大戴记》等典籍记载,夏商周时就建立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在汉代称"书馆"或"学馆",教师称"书师".学校以识字教学为主.汉代教学童识字的书,如《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等都已亡佚,只有史游所撰《急就篇》流传下来.全书为三言、四言、七言韵语.三言、四言隔句押韵,七言则每句押韵,以便诵习.  相似文献   

15.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但真正广泛流行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周代以来主要有《史籀》《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较长,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  相似文献   

16.
文明古邦的中国 ,历朝历代置设史官 ,由史官而记注史事 ,典藏文书 ,并编修国史 ,一系列档案的保管制度其体系之完备 ,规模之宏大 ,今天看来 ,给我们档案工作者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地位 ,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充溢着浓厚的政治气氛 ,是文档工作的政治保障我国上古时代最早的黄帝时即有了文字 ,并设立史官 ,民间还有“仓颉作书”的神话传说 ,论仓颉作书时天雨粟 ,鬼夜哭 ,何等惊天地 ,泣鬼神 ,神奇而又壮美 !《世本》论 ,“诅诵、仓颉作书 ,并黄帝于史官”。而到了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那里 ,他作的《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教材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有历史记载看,至迟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宽泛意义上的语文教材。最早的《史籀篇》虽然全文佚失,但其名称却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文物、典籍)流传了下来,为我们语文教材建设的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好的线索。现存最早的语文教材应是秦朝李斯的《仓颉篇》。该教材为统一祖国文字,改变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社会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保持了古代传说的原始形态。不能将传说见之于文字的早晚作为衡量传说可信度的唯一尺度。上古可能存在一个"造字运动"时期,但决不是全民造字的群众运动。复杂记事需要才是产生文字的根本动力,只有大规模的战争才能产生复杂记事需要。作为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说是可信的。"仓颉"是结绳记事向符号记事过渡时的一种记事方法,仓颉因发明而得名。《周易》中"系辞"一词本身就是这种记事方法在汉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李斯在私学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统一文字.编写识字教材《仓颉篇》。李斯的雄才大略受益于私学.但从维护统治者利益出发,作为重要决策人物的李斯却向秦始皇建议禁止一切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成为秦王朝的一项基本文化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5,(6):48-48
“仓颉书”:此书是用古彝书写的一段彝族先民的祭祀记录。古彝发祥于西北地区,与仓颉造字的传说有关,故得名“仓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