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红印花加盖小字"暂作洋银二分"绿色试样票(即"绿衣红娘"):在2004年12月7日香港苏黎士亚洲拍卖会上以345万港元成交(包括买家佣金,下同),创下了新中国邮品拍卖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清代邮票近来持续走红,给收藏家和投资者以巨大的信心,尤其是一些珍罕的名件更是看好。这几个月来,价格迅猛上窜的典型品种,莫过于“绿衣红娘”——红印花小2分绿色加盖票。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8种  相似文献   

3.
(三)曾有珍邮 幸存于世 红印花加盖票中,一种绿色加盖样票,极为珍罕,前辈赐以“绿衣红娘”的美誉。另外,民国初的“临时中立”加盖邮票46枚大全套及未发行“大中华地图样票”无齿12枚全套,柯斌早年均有收藏。这一实情以前不为世人了解,今予披露,以实邮史。  相似文献   

4.
丁劲松  赵岳 《上海集邮》2012,(12):32-35,2
小2分倒盖兼复盖邮票是红印花加盖邮票中非常著名的变体票。这种倒盖和复盖同时出现的"一错再错"现象在红印花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错票存世量不超过20枚,被誉为红印花  相似文献   

5.
1960年2月,李颂平推出了他编著的"中国邮学丛书"第3辑——《小龙、万寿、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票》(图1)。此书为32开,60余页,其中红印花部分达30个页码,约占全书之半。书中,"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内容分"缘起"、"加盖式样及种类"、"加盖之程序"、"加盖之版式"、"样票及变体"、"印刷及发行数量"、"邮戳"、"国家邮政局成立后之邮资"等八部分(图2)。编著者在书中讨论了红印花原票的命名和小1元票的性质。他说,原票"与邮票并无关系,并能称之为漏盖票,只可视作一种参考资料",他根据红印花  相似文献   

6.
陈复祥认为"小二分"是红印花诸票中唯一不是海关造册处加盖的,其版式独特,加盖字模"破损杂乱、且多错印",与其余面值的红印花加盖票  相似文献   

7.
红印花票本身不属于邮票范畴之内,但是以它为原票加盖了8种邮票,即“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元”、“大壹元”及“当伍元”。其中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邮票是中国邮票中首屈一指的头号名贵邮票。为此,红印花原票也身价倍增,在二  相似文献   

8.
周炜良在列文斯顿主编的《邮学季刊》1952年第1卷第2、3期中,用近20页的篇幅连载了《中国1897年印花加盖票》一文(图1、图2)。他认为这些用未发行的3分税票加盖形成的邮票颇为有趣,亦特别受集邮爱好者所喜爱,且不说其中产生了几种公认的稀世珍品,其加盖版式也各有特征,很值得研究。粗分的话,红印花加盖票可以分为大字5种和  相似文献   

9.
赵人龙 《上海集邮》2003,(12):26-27
红印花8种加盖票中,以加盖小字当1元票最为罕贵,根据集邮家多年探索研究,迄今有实物或照片为凭者存世共31枚,其中30枚为新票,另1枚为销八卦戳的旧票。因旧票为仅有的孤品,我国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清代邮票目录》1997年修订本将其标价高于新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红印花小2分倒盖票的加盖数量,笔者曾在本刊2011年第5期上撰文,从红印花原票版式特征的角度来研讨,推断出"小2分倒盖邮票的数量至少有300枚"的结论。最近,笔者在研究小2分"倒兼复"邮票的时候,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现和推论。红印花邮票每一全张为100枚,而小2分邮票加盖全格为10×2形制,因此每加盖一个全张需要分为5次才能完成。根据研究,"倒兼复"现象在小2分邮票的加盖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共计20枚(现存  相似文献   

11.
1897年红花印花加盖小字当1元新票一枚(简称“小壹元”),此票品相端正。原票色泽鲜艳,属正红色,加盖的黑色文字清晰,图案稍偏于左方,纸张洁白,保留绝大部分原胶。足见收藏者长期悉心保存之功,此票为红印花小字1元邮票中最新出现的一枚,黄光城  相似文献   

12.
陶彦 《上海集邮》2016,(4):36-39
4.3湖南储金第三组(1种):黑色加盖"暂作儲金郵票"直列二行(图59),齿度:13度,字体:5号宋体,印刷:木戳手盖,字距:A=10.5mm,中信版50分票。4.4湖南储金第四组(2种):黑色加盖"節建儲金五角"(图60),齿度:13度,字体:5号宋体,印刷:木戳手盖,字距:A=10.5mm、B=3mm。中信版绿色1元和红棕色1元票。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以来,集邮家们开始注意到实寄封之可贵,因实寄封上的邮政章、戳、签条、文字等连同所贴的邮票,远较新票或旧票上显示的信息量为大。就中国早期的古典邮票(通常指大龙,小龙、万寿及加盖票,红印花加盖票)而言,因大龙属中国第一套的龙头邮票,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日渐少见实寄封,故一向为  相似文献   

14.
赵岳 《上海集邮》2011,(5):39-39
红印花小2分倒盖票是红印花变体中的名品之一。究其产生原委,一般认为是在加盖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将原票颠倒放置,造成加盖文字与原票英文方位相反,遂生异品。  相似文献   

15.
留伯仙编著了两册有关红印花邮票的专著。 《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第一版干2002年12月出版(图1),精装。刘佳维、王栋材、张敏生分别作序。精装硬壳红封面,有4页彩色插页及385页内页,合计收录了1897年2月至1906年1月间的红印花封片305件,剪片39件。  相似文献   

16.
令世人瞩目的中国2009世界邮展已经落下帷幕。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英国王室提供的珍邮精品,让观众大开眼界。在珍邮馆展出的珍品,成为本次邮展最大的亮点。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展品主要是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绿衣红娘"竖双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双连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四方连以及"牡丹"邮票原图。  相似文献   

17.
费拉尔进入造册处五年后,出事了。1897年7月25日,赫德致金登干的信中说"费拉尔这个会绘图的聪明小伙,因镇江工部票印制涉嫌造假,现在正接受调查,很糟糕,这个事情闹大了。"费拉尔的事情,并不在于1894年设计与印制万寿票,也不在于1897年初加盖万寿与红印花邮票。由于造册处规定多,纪律严,邮票印制、清点、入库都有严格规定。而且上有两位处长,印制部门有经理与五名洋人科员,设计人员尽管可以指导,但不能越过印字房科员、经理随意胡为。万寿票有一个"九分银  相似文献   

18.
红印花八种加盖邮票陆续发行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之久。其中面值最高的当5元票发行最迟,此票通常不在邮局窗口出售,绝大部分由邮局在汇票上"汇银数目"栏内贴用。1899年第一版《大清邮政章程》中文版中在第四章"发售邮票"中列明发售的邮票共半分至5元共十二种,以后条文也均称为"邮票"。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四种古典邮票中,大龙和红印花加盖邮票最受集邮家关注和追求,其次为万寿及其加盖邮票,而发行时期占第二位的小龙邮票多年来一直受到冷淡,真是有幸与不幸。其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在于小龙邮票的图案与凸版印制的方法虽和大龙邮票相似,但小龙邮票的票幅较小,且所用的防伪油墨有时不易为印刷用的纸张全部吸附,因而其子模特征显得不很清晰。至今大龙邮票1分银、5分银的各25个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邮票史上,红印花原票是"谜一样的邮品" --它原来的使命是作为晚清海关复出口派司制度完税凭证上的背胶印花,但自1896年9月18日在英国印竣并运交上海江海关之后,印量达100万枚的红印花原票却没有一枚当作印花使用过。它具有国名、面值和齿孔, 但它并非邮票,却荣踞清代珍邮"前四宝"之列。有确凿的海关档史资料证明红印花原票共印了100万枚,后来用作加盖暂作洋银邮票只加盖了近65万枚,尚有35万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