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个人基本情况周溯源,历史学博士。历任红旗杂志社哲史部编辑、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历史组副组长、哲史部副主任、文化部副主任、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兼任《档案天地》顾问,武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  相似文献   

2.
周溯源     
周溯源,历史学博士。历任红旗杂志社哲史部编辑、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历史组副组长、哲史部副主任、文化部副主任、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兼任《档案天地》顾问,武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社会科学顾问等。  相似文献   

3.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的一些合理史学主张,来对一些史学问题和史书加以评判;引用一些内容记载作为理据,来对一些史书进行考证。这既体现了《史通》和“史部”在中国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四库馆臣具有相当的学术眼光和水准;而对《史通》中“疑惑”思想倾向的批评,又带有封建学人的明显局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谱牒类专著在古典目录中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史部,虽其归属于史部,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其名称却一直在变化着。到了清代谱录类被划归于子部,其本身却不具有谱牒的基本内涵,真正的谱牒类专著反归于子部类书类。谱牒类专著本身的发展过程与我国历史上士族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其本身的分类和类下所含书目的变化对研究士族在历史上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内容日趋丰富。立足选文范围、内容编排、练习文选、文化常识、史料分析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内容的现状,提出如下教学建议:选文范围应以传统史部文献为基础,尽可能广泛涉及各类型文献;内容编排以史、经、子、集为序更为合理;史部文献应分二级类目,最好把史部的二级类目与经部、子部、集部并列;练习文选最好采用原版古籍片断的影印;文化常识的介绍要紧紧围绕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内容展开,不宜过多;教材编写与教学过程应从史料考源、史料比较、史料研究方面着重加强史料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失误,主要有王安石《周官新义》等4种经部书,欧阳修《新五代史记》等12种史部书。  相似文献   

7.
《隋经籍志考证》是乾嘉时期的学者章宗源所撰写的一部对于《隋书.经籍志》加以考证的著述,此书虽然成书较早.但是此书长期秘不示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所存的光绪三年(1877年)由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仅有史部。至于此书是否全部完成,还是仅完成史部这一部分.众说纷纭.其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的李庆《关于(隋书经籍志考证)的三个问题》,对于该书的成书、类目次第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是否窃取章宗源成果诸问题做了分析,还认为:此书仅完成史部,其他各部章宗源并没有做。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对"小说"这种文体进行研究的是史学家。他们在编撰史志目录时,将小说或列入子部,或收入史部。但无论是子部还是史部,均排斥虚构,要求实录。在实录精神的影响下,从东汉时期编撰的《汉书·艺文志》到清乾嘉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绝大多数目录中的小说著录均体现出浓厚的史传意识。  相似文献   

9.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编修的《册府元龟》,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类书,全书共一千卷,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其中《国史部》九卷,专辑史部事类,基本上概括《史记》以后十七史中有关史部的纪事,是起自远古迄至五代的史学编纂史。 下面,试就《国史部》的编纂特点、基本内容、学术价值及缺点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和魏源的时候,我接触到不少关于陶澍事迹的资料,发现这个历史人物很值得研究。我在拙稿《魏源诗文系年·前言》中说:魏源和“一些有‘经世’之志的人如龚自珍、林则徐、陶赵、包世臣等来往,研究并企图解决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在《魏源事迹系年》中又说:“陶澍为御史时,疏动史部重签,河工冒滥,及外省交治积弊、巡南治时,车随规,请浚京口运河。为川东道时,总督蒋攸活荐其治行为四)11第一。为巡抚时,清查库款,赛定章程,隔济灾民,治河保田,实行增粮海运,革除包治陋规,修治太湖及促阳等河工。为总督时,整顿…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收到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周征松教授寄赠的专著《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给我带来的是特别的欣慰与喜悦。这是他执着追求,从中国史学史研究转向中国中古家族史研究,开拓新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见证。 运用碑传材料补正史之阙,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历来为史家所重。《四库提要》卷57“史部传记类”云:“墓碑最盛于东汉,别传则盛于汉魏之间。张晏注《史记》,据墓碑知伏生名胜;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据班固《泗上亭长碑》,知昭灵夫人姓温,裴松之注《三国志》,亦多引别传。其遗文佚事往往补正史所不及,故讲史学…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三味”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 据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之子寿诛邻云,是因为读书有味。书屋后面小园里的腊梅有味,桂花有味,故谓之“三味”。周遐寿则说“‘三味,大概是把经书、史部、子书譬喻为食物的,经书是米谷,史部是菜蔬,子书是点心”。许钦文先生也支持这种解说。  相似文献   

1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史学,比起两汉时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这就是史书数量增多了。《汉书·艺文志》只于春秋类中著录了西汉人历史著述六种三百四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以史书作为四部书的第二部,而于史部又分为十三类。所著录四部书,存亡合计四千七百五十七种,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而史部书存亡合计八百六十七  相似文献   

14.
杂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史学题材,在《隋书.经籍志》所列史部著作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我们研究魏晋时期文学、史学的重要资料。而杂传中以人物的别传这类题材数量最多、内容最具代表性。文章从别传的内容题材出发,探讨别传这一题材能在魏晋时期兴盛的原因,并提出别传对于研究魏晋文学历史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受汉代宗经尊儒思想的深刻影响,班固<汉书·艺文志>直承刘歆<七略>的分类方法."以<史记>附<春秋>";<隋书·经籍志>借鉴了班固的分类方法,参照魏晋以来各家书目的分类情况,结合魏晋至隋代史学发展的实际,将史类书籍独立列部并设十三小类,明确了"史部"概念.确立了史部在我国传统目录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邵宁 《文教资料》2013,(28):68-6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从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而史部是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本文系统展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萌芽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其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延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向书与中国前小说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前小说叙事经历了一个寄生子史而旁出的嬗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小说的基本因素得以孕育、发展,小说的叙事技巧得到运用并日趋丰富。子部和史部这两大部类的前小说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说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向书亦子亦史或非子非史的形态表明,在小说寄生子史的历史时期,刘向书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史学的通史撰述——兼论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刘知几提出的问题自司马迁、班固以下,至唐初刘知几止,大约六、七百年间,我国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历史编纂来看,这个发展有两点是很突出的:一是史书种类的增多,一是断代史书的撰述风靡一时。这从《隋书·经籍志》史部所著录的十三类史书中,看得很清楚。而在这几  相似文献   

19.
明以前,关于中国笔记小说的归属问题,主要存在子部说和史部说的分歧.子部说强调“以议论为宗”,忽视叙事;史部说强调“以叙事为宗”,但将所有杂史都纳入笔记小说范畴,不免庞杂.纪昀一方面注重叙事,另一方面仍将笔记小说归入子部,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将"家史"别传"等杂史以及传奇小说、白话小说清理出“小说”队伍;适度承认"小说"的虚构权力;"小说"应承担指导生活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地记蓬勃发展,成为史部文献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中记述安徽地区的六朝地记,可考知者有八种,皆已散佚,前人辑佚多不完整。对这些地记的作者、成书年代、亡佚时间进行考证,可以厘清一些流传条目的真伪。受六朝时期尚文风气的影响,这些地记具有较浓重的文学性。古代安徽的六朝地记,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历史、地理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