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师源性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天津教育》2006,(10):38-39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专业特性的提升,这些专业特性的提升,涉及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每一种因素在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又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是教师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环境因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内容分析法,以30位优秀教师为样本,对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的性别、教龄、工作学校类型对优秀教师的成长有影响,入职学历对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影响;自身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网络、教育杂志、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美术特级教师成长的因素错综复杂,教育生态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以个人发展为主线,多途径进行个案研究,对那些对中学美术特级教师成长起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整合,为探寻中学美术特级教师的成长的环境因子、他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初任教师是教师由教学专业学生走向教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入职期是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初任教师能否获得顺利的入职教育,直接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如何对初任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在分析我国初任教师所接受的入职教育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结合初任教师的实际和入职教育的作用,对我国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理想教师积极特质问卷》对江苏省常熟市新入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教师在问题解决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初中教师在教育情感因素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因此,相关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对新入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目前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对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全程设计.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职前准备和职后提高两部分.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等三方面。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为其教学效能感的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中的工作环境、工作安排和工作评价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个人对工作成败的正确归因、自主学习和行动研究对教学效能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道兴 《考试周刊》2014,(73):97-98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广州市某区重点中学两位英语职初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其来源的不同对职初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也不同;根据研究结果,为中学英语职初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做了研究,从校本的角度提出若干入职教育的策略;教师专业化必须从被动到主动;指导新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引导新教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创新入职培训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关系着教师本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着学校和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教师入职的三年期间,学校应该为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除了提供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关注新入职教师的适应、学习与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才能事半功倍.根据新入职教师的入职需求以及目前山西省大部分中学的现有条件,探索出适应于目前入职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寄希望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初任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成长困境,尤以班级管理层面的困境最高;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初任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初任教师在人际关系、幼儿园环境与政策以及专业态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为促进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应积极开展幼儿园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幼儿园初任教师也应主动寻求发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初任教师的质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将师范性与职业性相结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各类幼儿园和教师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位研究生教师的个案研究,呈现研究生教师专业成长的状态。研究生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认同、自主发展意识、个人特质等个人因素和重要他人、社会认同、幼儿园管理等环境因素。对此,高师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上需增加一线教师方向,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增强对幼儿教师的认同,幼儿园管理者多给予研究生教师关怀和支持,研究生教师之间进行积极地互助,并提高自身应对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职前教师学习力是影响职前教师开展高效学习与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自编的“职前教师学习力影响因素调查量表”,对全国1013位职前教师展开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构建职前教师学习力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除家庭环境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职前教师学习力;个人因素的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学习能力对职前教师学习力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为最大;家庭环境对职前教师学习力的间接效应较大,尤其是在“家庭环境→自我管理→学习力”路径中产生的中介效应最大。据此,应从增强学习动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强调父母期待及创建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提升职前教师学习力。  相似文献   

15.
从束缚走向解放--论教师评价与教师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红 《人民教育》2005,(5):20-21
一、教师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教师成长关系着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目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般说来,促进教师成长主要有三种机制:一是师范院校的职前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职后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在这三种机制中,教师评价机制作用时间最长,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伴随始终。而且,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日常管理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因此,教师评价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尤其重大。从理论上来说,教师评价对教师成长具有三个方面的作…  相似文献   

16.
新手型教师入职期专业化成长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新手型教师的入职阶段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能否顺利度过入职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何促进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笔者提出:要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引导教师学会享受教育幸福;在学校管理中加大对入职期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支持的力度;引导新教师在课堂中学会反思和重建;建构有效的教研体系,引导教师主动研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国外研究者从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发现师幼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幼儿因素及环境因素。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启示为:提高教师任职要求,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教师要善于倾听,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调整幼儿园环境,保证幼儿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的第一资源,新手型教师的入职阶段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期,能否顺利度过入职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如何促进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笔者提出:要强化自我发展的意识,引导教师学会享受教育幸福;在学校管理中加大对入职期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支持的力度;引导新教师在课堂中学会反思和重建;建构有效的教研体系,引导教师主动研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陈橄榄、陈武元在《台湾研究集刊》2017年第2期中撰文,分析了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剖析了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并由此提出了对我国大陆高职办学的警示。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的发展深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有:1.经济因素,21世纪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台湾地区的经济投资不足、出口衰退,对高等技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2.政策因素,政策推行逐渐从"由上而下"转为"由下而  相似文献   

20.
李巧玲  陈红 《江苏教育》2022,(70):52-55
研训反思能提升职初教师参加区级学科主题研训活动的效率,助力区域小学英语职初教师成长。通过持续撰写研训反思来提升职初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拔节生长;通过导师点评,指导职初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论文写作水平,引领青蓝结对,薪火相传;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动,提升职初教师团队的研究力、课堂建构力和凝聚力,促使团队成员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