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6≤a+c/2.求证:B≤A+C/2. 这道题的条件、结论表达简明扼要,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尤其是其边的不等量关系与对应角的不等量关系竟然形式相同,显示了数学的和谐美.因而不由得使人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所以它频频出现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从三角和几何两个不同的角度各给出两种证法,供读者思索.  相似文献   

2.
徐希扬老师在文[1]中阐述了边等差三角形中如下一个性质的应用。 性质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差数列,则有 tg(A/2)tg(C/2)=1/3 我们在学习原文时,想到了该性质的如下一个深化。 命题 在△ABC中,角A,B,C的边为a,b,c,若a,b,c满足b≤(a c)/2,则有(1)tg(A/2)tg(C/2)≥1/3;(2)B≤(A C)/2  相似文献   

3.
引例(2011年全国卷Ⅱ理科第17题)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90°,a+c=槡2b,求C的值.分析一从a+c=槡2b突破,利用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即sinA+sinC=槡2sinB①,然后再结合A-C=90°,  相似文献   

4.
每期一题     
题已知a、b、c是△ABC三边,求证: 8/27≥(b+c)(c+a)(a+b)/(a+b+c)~3 >1/4①这是一个著名的几何问题的等价命题。如图所设,a、b、c为△ABC顶点A、B、C的对边,I为内心,延长AI、BI、CI分别交对边于A′、B′、C′。在△ABA′与△ACA′中利用角平分线  相似文献   

5.
在△ ABC中 ,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S是△ ABC的面积 ,由半角公式tan α2 =1 - cosαsinα 及余弦定理易得一组正切公式 :tan A2 =a2 - ( b- c) 24 S ,tan B2 =b2 - ( c- a) 24 S ,tan C2 =c2 - ( a- b) 24 S .由余弦定理可得一组余切公式 :cot A=b2 + c2 - a24 S ,cot B=c2 + a2 - b24 S ,cot C=a2 + b2 - c24 S .这两组公式结构对称 ,易于记忆 ,作用类似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用于解一些三角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精选几例 ,以飨读者 .例 1 设 a,b,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α,β,γ是这三条边的对角 ,如果 a2 + b2 …  相似文献   

6.
德国天文学家K·B·Mollweide(1774—1825)发现的Mollweide公式指出:若△ABC的三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则有(a b)/c=(cos(A-B)/2)/(sin(C/2)) ,(a-b)/c=(sin(A-B)/2)/(cos(C/2))本公式揭示了三角形内六个基本元素(即三边和三内角)间的关系,因此在解三角形内的三角问题、尤其是解某些同时涉及边与角的三角函数题时,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先给出Mollweide公式的一个推论,再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题在△ABC中,∠A=2∠B,a、b、c为∠A、∠B、∠C的对边边长,求证:a2=b2+bc. 证明此题通常用“作线段b+c,构造相似三角形”或“综合运用角平分线、合比、相似等性质”来证.笔者对此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发现了许多新颖、巧妙的证法,现将较为典型的10个证法介绍给读者. 1、用相交弦定理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7,(24)
一、直接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的问题例1在△ABC中,已知角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且满足4sin~2((B C)/2)-cos2A=7/2.(1)求角A的度数;(2)若a=3~(1/2),b c=3,且b相似文献   

9.
黄靓 《高中数理化》2014,(20):13-13
对于给定条件的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一般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把它统一为边或角的关系,即:(1)"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形进行转化,得出边的相应关系式,从而得出结论;(2)"化边为角",通过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利用A+B+C=π等条件,得到内角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下面是在教学中对一个三角形问题的一题多解,供大家研讨.例已知△ABC的3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2=b(b+c),求证:A=2B.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的问题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很多题目都是围绕三角形的角和边进行拓展,如何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严谨踏实不丢分,作者凭借多年的经验提出精彩的阐述,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题:△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tan C=sin A+sin B cos A+cos B,(1)求角C的大小;(2)若△ABC外接圆的直径为1,求a2+b2的取值范围.这是一道高三复习三角知识时  相似文献   

11.
错在哪里     
《中学数学教学》2014,(4):F0003-F0004
<正>1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殷长征(邮编:222021)题目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4,BA·BC=8.(1)求a2+c2的值;(2)求函数f(B)=3(1/2)sinBcosB+cos2B的值域.这是2014届连云港、南通第三次高三模拟考试的第16题(解答题的第二题),阅卷时发现问题(2),很多学生给出如下两种答案: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试题(第17题):△ABC中,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a、b、c满足2b2=3ac,求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运用.分析:因为,A、B、C成等差数列,且A+B+C=π.所以,B=π/3,A+C=2π/3.策略一:运用正弦定理及二倍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  相似文献   

13.
思考题(四)     
题11.设R是全体实数集合,对于函数f(x)=x~2+ax+b,(a,b∈R)定义集合 A={x|x=f(x),x∈R}, B={x|x=f(f(x)),x∈R}, (1) 若a=-1,b=-2,求 A∪B,A∩B; (2) 若A={-1,3),求B; (3) 若A={a},求证A∩B={a}。题12.设a、b、c分别是△ABC的三个角A、B、C的对边。证明:方程 x~2-2abxsinC+abC~2sinAsinB=0  相似文献   

14.
在三角形中刻画边角关系最重要的定理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但在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出现三角形中角的正切问题.为此我们向读者介绍下面的一个正切公式:定理设非直角△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为a、b、c,S为其面积,则有:tanA=b2+4c2S-a2;tanB=a2+4cS2-b2;tanC=a2+4bS2-c2.证明由余弦定理cosA=b2+2cb2c-a2及面积公式S=12bcsinA得:tanA=csionsAA=b22+bccsi2n-Aa2=b2+4c2S-a2.同理可证其它两式.这个公式刻画了三角形(非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正切值与其面积、三边的关系.在解有关三角形正切问题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现举几例予以说明.例1(2005年天津卷理17题)在△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设a、b、c满足条件b2+c2-bc=a2和bc=21+3,求∠A和tanB.解由余弦定理得:cosA=b2+2cb2c-a2=bc2bc=21.故∠A=3π.由正切公式得:tanB=a2+4cS2-b2=4×21bcsin3πa2+c2-b2=2c23-bcbc=2c3-bb=2.bc3-1=3...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提出题已知△ABC中,3(1/2)tanA·tanB-tanA-tanB=3(1/2).(1)求∠C的大小;(2)设角A,B,C的对边依次为a,b,c,若c=2且△ABC是锐角三角形,求a2+b2的取值范围.解(1)C=π/3(略).(2)学生解1:由余弦定理得a2+b2-ab=4.  相似文献   

16.
题目:△ABC中,如果a+b≥2c,证明C≤60°.(2011年北约自主招生数学试卷第4题) 证明:由余弦定理知cos C=a2+b2-c2/2ab≥a2+b2-(a+b/2)2/2ab=3/4(a2+b2)-ab/2/2ab≥1/2.所以,C≤60°.故得证.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本题结论可以推广为: 定理1:△ABC中,如果an+cn≥2bn(n∈Z),则B≤60°,其中a,b,c表示△ABC中角A,B,C的对应边.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与解答问题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B,C分别为△ABC三边a,b,c所对的角,且■(1)求角B的大小;(2)若b=2■,求a+c的取值范围.解(1)由条件得bcos A+acos B=■bsin C,再运用正弦定理,得sin Bcos A+sin Acos B=■sin Bsin C,即sin(A+B)=■sin Bsin C,亦即sin C=■sin Bsin C,  相似文献   

18.
定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b~2=a~2+ac的充要条件是∠B=2∠A.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名题,通常被人们视为平几中一题多解的典范,而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在功能.本文就其应用介绍如下: 一、解三角形例1 若△ABC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最大角∠B是最小角∠A的两倍,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第10届IMO试题) 解:设AB=X,则AC=I十1,M=I—l,由定理得 (。+1)2一k-])’+k-1),化简整理得X’-SX一0, ∴\X=0(舍去)或X一5.故 AB=5.M=4,AC=6. 例2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角A、B、C的大小成等比数列且b~2-a~2=ac,则  相似文献   

19.
简解三道题     
1 何不用正弦定理 文献[1]的问题3是: 在△ABC,角A,B,C所对的边的长度分别为a,b,c.已知a=√3/2,A=π/3,∠B是钝角,求b+c的取值范围. 文献[1]是用余弦定理求解:先给出错误解法,再给出正确解法,但正确解法较复杂. 实际上,这道题的题设是“两角一边”,应当首选正弦定理(而不是余弦定理),且解法简洁,还不易出错.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角α和角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α和β的关系是()(A)α+β=2kπ(k∈Z)(B)α-β=2kπ(k∈Z)(C)α+β=kπ(k∈Z)(D)α-β=kπ(k∈Z)2.若a=(1,1),b=(1,-1),c=(-1,2),则c=()(A)-12a+23b(B)12a-23b(C)32a-21b(D)-32a+21b3.在&ABC中,若∠A=60°,边AB的长为2,&ABC的面积为23,则BC边的长为()(A)7(B)7(C)3(D)34.已知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AB=c,BC=a,CA=b,则a·b+b·c+c·a的值为()(A)-32(B)0(C)32(D)35.化简sin(s2inαα+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