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走转改"、"三贴近"等政策的推进,国庆报道愈趋突破原有的程式化报道困境。本文通过对2014年《新闻联播》国庆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归纳出国庆报道的呈现特点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3.
“上不及政策法规,下不到实际民情”,这是当前一些市级新闻单位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较为困惑的问题。如何做好地方性时政报道,这也是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5.
6.
2011年9月25日,欧阳夏丹和郎永淳作为一对新搭档首次出现在当晚7点整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新鲜面孔的出现标志着《新闻联播》的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新闻联播》的改革,有许多让受众欣喜之处,但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的样本分析 ,研究了《联播》中新闻的状况和特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融入全球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财经媒体,给中国媒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财经媒体应把握什么样的报道方向?本文或许能给人们一点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我国文化形象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整体的文化形象,还可以给新疆带来直接利益。新疆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如何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凸显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媒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文化传播。本文以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研究对象,找出其有关新疆文化的报道,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新疆电视台是通过怎样的新闻框架来建构新疆文化形象的。研究表明《新疆新闻联播》对塑造良好的新疆文化形象整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形象不够全面、立体、文化创新较为缺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11.
据说,央视<新闻联播>将于明年引入评论员制度.央视<新闻联播>明年将推出评论员,这一预告是在央视广告招标预热会上由一个中层领导披露的,混在其他新闻信息里,一点也不高调.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央视评论员的消息,获知甚少.我对预产期定于2012年的<新闻联播>评论员,只能报以期待与想象了.  相似文献   

12.
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考验着中华民族,也考验了中国新闻媒体。为此,本刊特邀部分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对SARS时期的传播现象、传媒表现,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和评价。痛定思痛,希望SARS之灾带给中国新闻界更多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了4位新播音员康辉、郭志坚、海霞、李梓萌。时至今日,观众或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新面孔是否真正改变了《新闻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新闻联播》4位新面孔的媒体及社会关注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孙娜 《新闻传播》2012,(3):235-236
文章采用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1年《新闻联播》有关美国的新闻播报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揭示《新闻联播》常态报道下呈现的美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9,(4):15-15
事件回放: 央视新闻频道已确定近日全新改版亮相,这次改版的核心目标是加大新闻信息量、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而倍受观众关注的《新闻联播》是否改版,央视方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针对《新闻联播》近期将做调整的消息,78%接受调查的观众期待《新闻联播》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无疑是中国最重大的媒体事件。这184天里,电视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世博会作为重点报道对象,进行了多元化、全方位、长时段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我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也是党和政府发声的主要渠道,其报道的重点新闻,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一向被称为中国政治风向标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前天在编播方式上进行了调整,25分钟的国内新闻中未出现任何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动态新闻和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靖 《传媒》2012,(6):60-61
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百姓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百姓关切的创作风格;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我们创作的着力点。——这是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媒体人最直观的感受。在深入推进"走转改"的过程中,我们的媒体人越来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目的所在、价值所在、意义所在。为此,本期《媒体实战》栏目选取业内电视媒体、行业媒体和高校媒体三个角度关注"走转改"话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央视《新闻联播》是给什么人看的,是只给领导干部看,还是给全民大众看?央视《新闻联播》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部署工作、宣传政绩的,还是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内外风云大事,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的窗口?这两个问题是决定《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联播》是收视率很高的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担负着"耳目喉舌、舆论工具"的社会责任,但是它多年不变的节目风格在时代环境迅速转变的今天显得有些不合时。笔者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