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端午节,徐悲鸿在张大千成都的寓所与其及众多好友欢聚,边吃盐蛋粽子边饮雄黄酒,尽赏蜀中端阳民俗。酒酣之际画意浓,大家都纷纷执笔作画。徐  相似文献   

2.
“尽精微,致广大”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之一——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话。此语也许因为当时被引用得太广而大起来,可以说几乎在新中国学习绘画的人大约都知道它的出处 (80年代以后,此语渐入忘川 )。徐先生或许不知庄子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之言,但相信他一定深谙中国哲学的精神在什么地方。“精微”与“广大”如同阴阳,都是两极,而“尽”与“致”这样的动词,使其统一。当然,“尽精微,致广大”是徐悲鸿的口号,也是他的理想境界。我们不妨以他的画作案例分析 (仅以其中国画为例 )。他画的马、鸡、猫以及鸟雀等等,既没…  相似文献   

3.
“求真”是徐悲鸿风景油画的内在创作观。这与他的学画经历和受教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选景与造型上的真实;其二,艺术创作出发点上的真感;其三,真意与真情;其四,真诚。徐悲鸿风景油画的“求真”创作观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画猪     
俗话说:“百菜没有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所以,猪肉历来能上宴席,摆得上台案。然而,中国古代画坛上却有猪不能入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习俗,人们喜欢牛的精神、马的气魄、老虎的“威风”,却不能接受猪的形象!也许,皆因猪给人们的印象只是“懒”、“脏”的缘故吧。但出人意料的是,擅长画马的徐悲鸿大师,却曾几次画过猪!  相似文献   

5.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及中国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以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中国近现代画坛知名者众多,但  相似文献   

6.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此间,曾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绘画史中,把中国画与西方的古典写实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作品当属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其从空间布局、笔法、色彩还是在人物造型上,多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壁”的写实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徐悲鸿》表现了绘画大师徐悲鸿融会中西的绘画成就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同时对徐悲鸿一生的感情经历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描写。文章对该电视剧的成绩以及演员表演的成功之处进行了精细分析,对某些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大师徐悲鸿先生是艺坛巨匠。他不仅为画作倾注心血,也为普通的劳动者奉献爱心。他与一位车夫就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1943年秋,徐悲鸿在成都举办画展。  相似文献   

12.
李华建 《华章》2008,(15):67
文章通过徐悲鸿的人生经历、艺术思想等几个方面的解读、从而得出了他在绘画方面写实艺术趣味的产生与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在“七七”事变前制定并实施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根据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此政策进行客观分析可知,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和国家的对内职能决定的,也是当时特定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产物,与蒋介石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艺术家,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超然世外不拘小节的。但作为卓越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为人处世却十分严谨细致,要求年轻的艺术学子谨记致广大而尽精微,非常严格。在这方面,悲鸿先生就曾给我上了一课——上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我正在山东省新华书店工作。因爱好绘画,业余时间进行美术创  相似文献   

16.
徐悲鸿一生非常重视素描 ,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一定要严格训练。素描的基础最根本的是培训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并把它们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能力。徐悲鸿擅于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各种养份 ,同时也很注重“洋为中用” ,对西洋素描法及其发展都有独到之见解。在素描的风格上 ,徐悲鸿并不要求简单划一 ,他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17.
《小火炬》2013,(Z1):52-53
徐悲鸿的求学故事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的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徐悲鸿从小时候起,就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到了17岁那年,徐悲鸿已经是宜兴当地知名的画家啦!但是徐悲鸿并不就此满足,1919年3月,徐悲鸿从上海乘船到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求学,并拜法国国家画会领袖达仰为师。  相似文献   

18.
国画与油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而这些绘画语言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借助人的媒介进行着互译。从而重新编组像文化一样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本文围绕着国画和油画的本质不同到互通有无的论述与分析,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意在阐明近代国画与油画互通的演变与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周娜 《考试周刊》2013,(23):20-21
徐悲鸿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写实主义",主张革新、反对守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现代美术界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就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在不断探索中,徐悲鸿提出了"新七法"总结自己的素描见解,填补了中国关于绘画造型基础问题的空缺。  相似文献   

20.
初阳 《留学生》2011,(9):52-53
达仰勉励徐悲鸿说:“学美术是很苦的事,不要趋慕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赴日赴法学西,融会东西技法徐悲鸿艺术大家学艺道路.艰难曲折。到上海寻求学画和发展机会时.几遭打击.仍矢志不渝,刻苦磨砺,终于显露了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