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瑶 《报刊之友》2013,(8):45-46
2002年底,《南京零距离》栏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播报方式,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也引来全国其他电视节目的竞相模仿。民生新闻由此发展并日渐成熟,成为媒体报道内容和方式的一种重要体裁。本文以2012年民生新闻的研究成果为主,集中分析了民生新闻,并以"十八大"精神为主要指导思想,为民生新闻在瓶颈期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贴近性、现场性等特点,成为表现新闻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毕竟图片要比语言文字更具体、更直观、更富有表现力。尤其是新形势下,新闻摄影镜头的民生化,赢得了受众的空前欢迎,博览众多媒体(报纸、网络、期刊),新闻图片的民生化视角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闻形态,“关注民情”可谓民生新闻的灵魂。“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着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其独特品格集中体现在“三民”上:即以民本为取向,以民生为题材,以平民为视角。而在“三民”中,“以民生为题材”的报道题材取向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作用的发挥,众多电视新闻节目把镜头对准,更为广泛、更为平凡、更为基层的百姓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精神需求等,电视民生报道由此产生并从社会新闻的范畴中脱离出来,承担起从微观层面、平民视角反映民众生活中新鲜因素的职责,标志着其独立品格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张翔 《记者摇篮》2005,(9):40-41
近年来,电视新闻界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个新的名词:“民生新闻”。越来越多的地方台不约而同地把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民生新闻当作竞争时代拓展生存空间的神奇法宝,把“关注民生”作为自己节目的宗旨。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则被奉为民生新闻的典范,为许多电视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刘文飞 《今传媒》2013,(4):127-128
十八大报告中,“民生”成为一个热议的字眼.随着党中央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大,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新闻该如何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致力于改善民生,这成为媒体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生新闻的发展,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民生新闻进一步发展所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媒体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民生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状态,民生新闻是对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和丰富,其写作特点和规律与传统新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每当填写表格,写到职业一栏时,"记者"两个字总会让我不自觉地挺直脊背。每当解释"幸运"这个词,我总会拿自己说事儿,因为我幸运地从事了我热爱的职业,这份热爱,一生也不会改变。年轻过,努力过,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能让我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确信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0.
王亚薇 《记者摇篮》2007,(12):28-29
随着我国经济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人们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大小小的经济现象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情。因此,在各类新闻体裁中,经济新闻的作用正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的价值“迷离”了吗?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根本在于它的“平民化”本色,以平民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平民的语言表达新闻,更多的关注投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基层群众。从本质上说,民生新闻所涵盖的价值取向的根本点在于“民生”和“民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不仅成为党和政府在施政上一面高扬的旗帜.同时也成为媒体在新时期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的时代标志。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使我国的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与之相连的意识形态也及时跟进。民生新闻便在这样深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期“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15.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虎  王欣 《新闻前哨》2005,(7):31-3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不仅成为党和政府在施政上一面高扬的旗帜,同时也成为媒体在新时期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的时代标志色。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使我国的政治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与之相连的意识形态也及时跟进。民生新闻便在这样深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期“三贴近”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纪录百姓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17.
让民生新闻更“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宋娟 《新闻世界》2009,(10):127-128
《新华字典》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而产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1、极端“本土化”带来的狭隘性。“本土化”策略是民生新闻迈出的一条共同路线。但是,当“本土化”策略无节制地走向极端后,两方面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一是狭隘的地域性,一是狭隘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9.
李洋 《新闻采编》2006,(3):24-24
现如今,“民生新闻”正以不可遏制的态势蓬勃发展起来。在诸多传媒形式中,电视新闻因其声、影形象直观的特性,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因此,在满足人们知事、知情、被重视、被关注和自我实现这些需求时,电视新闻便被推到了最前台。在这种情况下,以普通百姓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为新闻  相似文献   

20.
董献 《新闻采编》2006,(6):22-22,29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在一些电视新闻栏目中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规模。2000年左右.它逐渐成为南京电视观众的新宠,并导致南京地区“民生新闻”大战,继而迅速蔓延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